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有没有必要抵制洋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12:48 生活报

  执笔 刘涧南 初阳

  编者按

  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

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博士们在一封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中写道:“每逢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圣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博士们呼吁“国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对于大多数过洋节的中国人而言,这些博士们的观点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有些煞有介事,甚至有些无聊。其实,大多数过洋节的人,并非出于信仰,只不过想放松一下。当然,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也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洋节又何必草木皆兵

  什么叫洋节?广义地说,只要不是起源于我国,而首先在境外发起和产生的节日都算是洋节。按照这个标准,五一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甚至每年的元旦都是洋节。只不过,这些节日早已经被我国的法律所确认,成为法定的假日。这些节日也就不再是洋节,而是中国的节日。

  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历史上都和一些传说、民俗联系在一起。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中秋吃月饼赛龙舟,过年吃饺子放鞭炮,都成了一种民俗。和中国人一样,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有自己的节日,这同样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比如圣诞节,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信仰,还不如说是一种民俗。西方的孩子们在圣诞夜看着闪闪发光的圣诞树,就期待着明天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所以单纯从节日的角度讲,并没有哪个节日更好,哪个节日更不好之类的比较,恐怕也不应当有这种比较。

  中国人可不可以过洋节?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存在。因为情人节、圣诞节这一类的节日并不是我国的法定节日,过或者不过是个人的自由,恐怕没有人能说,过洋节就算犯法。既然不犯法,又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过洋节呢?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凑洋节的热闹,不过是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罢了。以节日的借口,和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恐怕也不是坏事。

  其实反对中国人过洋节的人,最大的担心是对所谓的“文化入侵”,认为洋节泛滥,就会冲淡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大量西方文化元素的进入,会使本民族文化被稀释。这种担心并非没有理由,然而就现实而论,西方节日并不是中国的法定节日,中国人过洋节也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西方节日的影响,其实还远不如好莱坞大片和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来得刻骨。如今我们郑重其事地搞起“抵制运动”,倒显得小题大做,杞人忧天。

  要保护传统文化,弱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其去抵制西方节日,还不如好好弘扬自己固有的文化。与其搞得草木皆兵,还不如展示一下广阔的胸怀。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又是宽广开放的。洋节作为国人的一种娱乐,并不能把我们怎么样。西方一些节日传达了人们之间的那种亲情与包容,是人性的闪光点,那种人性的表达对我们同样适用。所以,要抵御西方文化的扩张,我们最该做的,是丰富我们本有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赋予其新的含义。

  应当相信,我们民族文化没有那么虚弱,因此也大可不必对洋节草木皆兵。

  文化不分优劣传统需要呵护

  如何对待洋节?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会不知不觉陷入一个误区:东西方的文化,哪种文化更好?

  事实上,就文化本身来说,并没有好坏之分。

  节日是文化的一个方面,而文化则是随着世界脉搏的跳动不断变化的。如同一个人的外貌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难以保持一成不变。随着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小村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必然成为世界各国共享的精神财富。

  如今,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流行说英语、穿牛仔裤、听英文歌曲,甚至连圣诞节这样的宗教节日在不信仰宗教的人群中日益盛行。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中的有些人难免有些不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大行其道。我们在痛心于传统日渐丧失的同时,那些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却在有意无意地帮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毫无疑问,任何一种外来文化想要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都必然要入乡随俗。所以,西方的圣诞节到了中国,就变成了一个休闲玩乐的理由。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并没有大型的派对和舞会,因为在西方传统里,圣诞节是一个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就像中国的春节。一家人会聚在一起,享用一顿大餐,然后在圣诞树下拆开礼物,然后一起去教堂。不仅是圣诞节,眼下很多人热衷的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一概都被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无一例外地成为一种与朋友聚会的机会。同样,我们的春节和中秋节到了西方,也会变得让我们认不出来。对于这样的彼此交融,如果我们总是怀有戒心,并试图讨论各自文化的优劣,就未免离题太远了。

  其实,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并不完全是因为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因为这些节日几乎无法给终日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休闲和休息的机会。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不是法定的假日,甚至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人们回到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通常不等节日过完,人们就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工作中了。

  吐故纳新和博大的消化吸收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精华部分。呵护和保持传统,既需要给传统节日不断补充新的文化因素,同时也要增加假日这样实实在在的举措。

  观点链接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过圣诞节而不过中国的鬼节?商家为什么会炒作呢?因为有市场,有吸引力。圣诞节等洋节不是因为商家炒才火,是因为火商家才更炒。举一个例子,乒乓球的英文原来是tabletennis,但因为中国的乒乓影响太大,现在也叫pinapang,这是因为软实力的影响力。网友太白

  ■我觉得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是有必要的,中国人应该过好自己的节日。而且,每年的圣诞节给各个地方的环境及社会秩序也带来很大的影响。每年的圣诞节,大量的人涌到街上,阻断交通不说,污染环境不说,践踏草坪不说,那样你追我赶,甚至闹进了派出所,的确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圣诞节时,用于装饰圣诞树的材料和霓虹灯所耗电能,对中国这样一个原本就缺电的国家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据说,成都还拟将一个高100米的电视塔装扮成一个巨大的圣诞树,还将申请吉尼斯纪录,这是严重浪费!网友梅花香自寒

  ■中华文明有个特点“兼容并包”。外国来的东西经过我们多年的吸收之后,就会变成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比如这个圣诞节,西方人是很温馨的合家团圆,而到了中国,对我和我身边的年轻人而言,不过是找个聚餐的借口罢了。其实要想提升中国传统节日的什么主体性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能算的上传统的节日,比如中秋、端午、重阳等等都放个7天长假,全国人民都支持。网友网上咨询

  ■我们可以选择抵制或不抵制,这是个人自由,不要因为是博士提出来的,我们就另眼相看,毕竟别人有这样的理由,你可以不选择跟从,这就是多元化社会的表现。文化从来都是在交流中得到发展的,抵制是不能促进文化发展的。网友网上邻居

  ■我觉得洋节日的兴盛主要是因为它们比较能够适应现代化都市的节奏,人们可以更直白、快速地抒发内心的感受,而传统的节日缺乏直白的一面,显得寓意过深,过于饶文字,都市人没耐心再去品尝,而更喜欢用自己的个性方式来过节。节日的取向和都市的模式是一致的。网友一清

  ■用不着抵制,加强自己传统节日的引导才是正道。要相信自己的文化,我们还在国外开设孔子学院呢,去的人也不少啊!用不着杞人忧天。网友水晶梦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