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南鹤壁"大学生村官"搅活新农村"一池春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15:03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12月23日电(社记者李钧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退化等问题长期存在。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缺乏问题,河南省鹤壁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担任村干部。

  经过不断探索,全市共选拔出大学生1120名,分别在879个行政村任职,实现了每个

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目标。经过基层工作的磨炼,截至2006年8月,已有26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211人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13人被所在村的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52人被选为村委委员或支部委员。

  现实:57%的村干部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据鹤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文彪介绍,在2002年以前,鹤壁市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57%;由于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虽然不少农村基层干部都心存“领富”愿望,但终因缺乏致富本领,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诉求,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个事实是,2002年度,鹤壁全市接收大专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将近2200人,到当年底,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达563人,加上此前毕业尚未就业的,全市约有3000多名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

  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匮乏,亟须补充新鲜血液;一方面是大学生在城市扎堆,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为了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吸收和储备人才,经过深入思考,鹤壁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两委”班子。2002年4月,“大学生村官”计划首先在淇县进行试点。2003年,在总结淇县经验的基础上,鹤壁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探索:公开选拔 各方帮扶

  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中,人才选拔是关键。市委书记王训智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是关键。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主要目的就是选拔一批素质高、年纪轻、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村干部。

  为了选出更多的好苗子,在选拔程序上,鹤壁市实行自愿报名、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用的办法。市委组织部门规定了“大学生村官”应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特别强调必须热爱农村工作,有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愿望,年龄原则上在30岁以下。

  对选拔出的“大学生村官”,有关部门因才施用:是正式党员的,可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特别优秀的,可任书记);是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也可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市里专门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培训网络,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大学生村官”系统学习农村政策法规、经济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市里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和正常退出机制。凡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县乡党政机关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

  效果:搅活农村大地“一池春水”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搅活了鹤壁新农村的“一池春水”。仅仅三年多时间,就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据鹤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桂玉强介绍,目前,“大学生村官”正在成为该市农村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8.3岁,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后,使全市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了27%。全市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迅速进入角色,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经济发展上,以新的视角审视社情民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

  淇县西岗乡原庄村的介同彬199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工业品公司工作。2003年初,因专业不对口、业务不熟而下岗待业的介同彬,参加“大学生村官”选拔,被选派到原庄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回到村里后,介同彬利用自己学畜牧的优势,承包了村里一个因亏损而闲置多年的养猪场,带头搞起了畜牧养殖。在介同彬的带动下,原庄村目前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全村仅10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就有9个,5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专业户60多户。

  据鹤壁市委组织部方乃刚科长介绍,在全市100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都已创办或领办了致富项目,年产值达2.7亿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7000余人。

  ——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淇县北阳镇黄堆村3000多人,很多农民常年在外务工,小孩留在家里没人看管。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大学生村官”袁玉涛就多方筹集资金,办起了一个寄宿制的幼儿园,很受农民欢迎。该县桥盟乡郭庄村的“大学生村官”刘延海,用自己积攒的几千元钱,创办了一个“小小读书社”,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服务、先进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在村民中引起很大反响。

  ——开辟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渠道。“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以及他们扎根农村建功立业的成功事例,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开始把就业目光转向农村这块广阔天地。2006年7月,鹤壁市按计划选拔第四批“大学生村官”200人,结果,报名应试者达到近千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