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门口小摊上的生煎包也涨价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00:28 红网

  有人仿“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创造出“冬江水寒穷先知”,读来确实“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虽算不得“穷”,对于有些“冬江水寒”称不上“先知”,却也是早就知道的了。

  几乎天天在一家小摊上买生煎包子做早点,一块钱四只,一块五六只。10月底的一天清晨,我递上一块五毛钱,早摊点老板娘却说“没法买”。惊问:为啥?答曰:涨价了,

一块钱三只,一块五你说咋买?是不好买。又问:为啥涨价?答曰:面涨价了,油也涨价了,连坐个公交车都涨价了,我们也得生活,不涨能行吗?

  悠悠万事,生存为大。再说了,靠买早点小吃养家糊口,起早贪黑,确实也不容易。原料涨了,成品能不涨价吗?记得从去年开始,我所在的城市,先是电价提高,接着水价提升,后又煤气价暴涨。至于“已经涨了好多年”的房价、药价等,喊打声响了好多年,却就是不见下降。弄了个听证会,人们却很快发现是麻雀飞进筛糠箩——一场空欢喜。“逢听必涨”,而且因了听证,一个个涨得理直气壮,紧紧盯着的,就是老百姓并不鼓的钱包,还有专家美其名曰“在老百姓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真不知道他们的眼睛长在哪里。

  时近年关,想想,我认为,今年最热的词,应该首推“和谐”,虽然至今有些领导还对和谐“很不感冒”,但大会小会讲话发言,却是“言必称和谐了”。而对“和谐”这样的政治词汇,老百姓在思想日益多元化时代表现出了难得的认同一致。

  今年最热的词,能与“和谐”并驾齐驱的,恐怕只有“涨价”了。放眼神州大地,随便翻翻报纸,从南到北,从年初到年末,没有一处不在政府的主导下,涨了这个涨那个。手剥山核桃为啥越来越难剥?因为它的涨价方式让你想不到。盐没涨,味精没涨,料酒没涨,酱油没涨,酸奶没涨,错!价格虽没涨,份量早就少了,这叫“隐性涨价”。新华社的一条消息说,长春市因为屠宰费上涨,鸡商们无利可图,减少供应,造成当地白条鸡供应紧张。洋快餐大佬肯德基、麦当劳也放出话来,将全面提价。杭州一个鸡蛋饼涨了四毛钱,市民吃早餐支出加大……“涨价”能成热词,当然是从老百姓的角度看的。这从温家宝总理关注全国粮油涨价,一边为农民感到高兴,一边于12月12日特意到北京一些困难户家嘘寒问暖。之前,全国各地没有一个地方领导就此“到群众家里去”,涨价的积极与关注民生的冷漠,反差何其大也!

  有人说,和谐就是要让人人有饭吃,但这“饭”不单单是指吃饭。和谐就是要让人人能说话,但那“话”不是说了也白说。2006年,在有些地方的新闻宣传中,到处是一片“和谐”美景,什么“邻里和谐”、“警民和谐”、“家庭和谐”、“医患和谐”、“拆迁和谐”、“消费和谐”,不一而足。有消息说,中央党校“今明两年的社会问题与走势”的问卷调查显示:领导干部对2006年存在最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关注焦点中,“社会治安”今年首次成为最严重社会问题的首位,取代了多年来一直居首位的“收入差距”。有分析认为,领导干部担心”社会治安“,并不是为老百姓的安全计,而是与今年频繁发生的几起特大官员被杀案件密切相关,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基于自身利益的判断。这是什么?官民不和谐。

  因为官民不和谐,至少是在认识上不和谐,才会存在这样的现象,一边是大官小官们说“和谐”张口就来,一边是对老百姓在“涨价”声中日益感到的生活压力视而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06年的社会,我能想到的便是——

  和谐声里说流年,听取涨声一片!

稿源:红网 作者:易其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