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华西坝为啥中西合璧?避免被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05:5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老先生认为,宽窄巷子和华西坝是两种最典型的文化代表,一中一西——宽窄巷子代表着成都的传统民间文化,而华西坝则是近代西部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也是成都西方现代文化的中心。华西坝是如何修建而成的?其间发生了些什么故事?昨天下午,来自四川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戚亚男向大家讲述了华西坝的故事。

  专家讲述

  华西坝位于成都南门锦江畔,,这里的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故事主讲人戚亚男告诉故事迷们,华西坝本身就是为创办大学而建。那么,它是如何建起来的?

  时代背景:巧妙的建筑方案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规定:外国人可以到内地传教和游历。1910年,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的5个基督教会在成都“南门外二里许、锦江之滨、南台寺之西选择了据传为古‘中园’旧址的风景清幽之地”创建华西协和大学。但是,因为那时中国民间的抗教运动连绵不断,若是修成西式,抗议民众可能会捣毁建筑物。为此,华西协和大学创办者于1912年在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等国专门举办了一次设计竞赛,希望寻求能被中国人接受同时又有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英国建筑师弗烈特·荣杜易以其中西合璧的精巧设计方案赢得胜利。1913年,荣杜易在来成都之前,先到北京参观了故宫,在入川路上,他又看到了西南地区建筑,之后,他把这些元素全部加入了自己的设计当中。这样一来,荣杜易用其巧妙的设计迈过了建筑被捣毁的危险关口。

  声名远扬:蒋介石经常来看牙

  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医科开办了。加拿大林则博士是第一个到中国的传教牙医,他于1917年来到华西坝,他和加拿大吉士道牙医博士一道,在华西协和大学开拓了牙医教育事业,到1919年,华西坝就有了规模可观的与医科并列的牙科学院,这所在中国最早建立的培养高等牙科医师的牙科学院,其名声逐渐从成都扩散到全国乃至世界。

  华西协和大学的口腔医学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出名,引来了中国文化名人、政界名人专程到成都来治牙病。新中国成立前,蒋介石曾频繁光顾华西看牙病。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元帅也在这里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门牙松动的问题。朱德、康克清、聂荣臻、陈毅、邓颖超等也来华西医治过牙病。

  抗战圣地:延续中国教育命脉

  在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成都,华西坝是保存、延续中国高等教育命脉的圣地之一。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迫使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济南的齐鲁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生物系、北平的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生及护士专科校等,先后迁到成都华西坝,借用华西协和大学的校园、校舍、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医院等教学资源,与华西协和大学联合办学,当时称为“华西坝五大学”。

  抗战时期五大学联合办学,使当时成都的华西坝成了一个文化圣地,是我国大后方的一个重要学术中心和对外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窗口。

  拍案惊奇

  春熙路是照华西坝修的

  据专家介绍,上世纪初的成都,是由无数小巷勾勒出的恬静都市,最为繁华宽敞的街道,也不过是两块石板宽的路。纵然很有韵味,但也是凹凸不平。华西坝建成以后,修建了西方式的庭院式学校,道路宽敞,与老成都街道迥然不同。

  1924年,杨森任四川军务督理,他想修建点街道树点自己的政绩,但街道如何修?一天,他走到华西坝,顿时眼前一亮:为何不修这样的街道呢?于是,在华西坝道路格局的影响下,杨森开始拆房修路、拓宽街道。他修建的那条街道就是后来的春熙路,修成以后,竟逐渐成了成都最为繁华的街道。如今,春熙路已是西南第一街,中国商业第三街。

  记者视线

  美国父子坐进故事会场

  昨天下午故事会正在进行之中,记者突然发现安静的人群里有一对金发碧眼的外国父子,故事会上坐进外国听众,这还是第一次。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记者采访了这对父子。这位年约40的美国人中文很好,他告诉记者,他是今年9月才来到成都的,“是成都美丽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把我吸引到这里来的。”他称,他带着7岁的儿子欧文参观了成都很多地方,“越是参观越觉得成都这个地方很传奇。”几天前,当他听说市群艺馆和本报专门开辟了故事会,向喜欢听故事的人讲述成都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后,他就带着儿子走进了故事会大厅。他对记者说:“我听得非常过瘾,比自己参观时了解的东西还要多。”不过他告诉记者,7岁的儿子欧文只能听懂“一小点”中文,所以,回到住处后,他还要把听到的故事翻译给儿子听,“我希望我的儿子通过这些故事喜欢上中国、喜欢上成都,因为,这里实在太吸引人了。”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朱大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