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消费差异对比中西节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08:45 每日新报

  

消费差异对比中西节日(图)
新报记者 许凯 摄今晚就是平安夜了,很多娱乐场所门口都立起了圣诞树,门前贴上圣诞老人的头像,一些服务场所的服务人员开始戴上小红帽,节日的气氛浓郁起来。这些场所的经营者非常清楚,这是他们揽金的好日子。

  在春节和圣诞节这两个东西方最大节日里的消费差异中,也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到底是更重视洋节还是更重视传统节日。

  圣诞节娱乐消费格外火爆vs春节多样消费成倍增长

  BABI俱乐部是目前本市最火的酒吧之一,记者在这里了解到,酒吧大多数“卡座”和散台的座位已被预订出去,相信这个能容纳800人的场所在平安夜当天会展现出非比寻常的沸腾气氛。BABI俱乐部的陈晓易经理对记者说,平安夜的营业额肯定要大幅上升,虽然不收门票,相信个别人士的消费也要达到1000元。谈到除夕和中秋的消费情况时,陈晓易介绍,传统节日的营业情况与洋节的情况差不太多,当然圣诞节和情人节会稍好一点,毕竟大家过洋节都是为了娱乐。

  在位于音乐学院附近的一家上岛咖啡店,该店一名姓郑的女组长对记者说,目前该店的很多座位已被预订。一个平安夜座位的押金是200元,每人最低消费是50元。小郑说,到这里来的以青年人为主,当然也有一家人一起来的。相信到平安夜时这里肯定要爆满,生意肯定要比春节和中秋节好。

  在东方之珠KTV河东店,该店营运部门主任董富强对记者说,圣诞节就是娱乐的节日,歌厅的收入较平日肯定会有大幅提高,也会比春节等传统节日多一些,因为年轻人更愿意在这一天花钱,这就是个玩的日子。

  通过上述调查不难发现,圣诞节娱乐场所的营业情况要好于春节,但这并不能说明人们对圣诞节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春节,因为人们在这两个节日的消费方向是不同的。

  在圣诞节,人们的消费方向主要集中在娱乐和餐饮场所,而春节期间市民的消费方向却多种多样,一个家庭用于购物、饮食,购买礼物,交通,旅游,当然也包括娱乐的费用少则数千,多则过万,这是圣诞节不能相比的。

  李博说,今年圣诞节自己跟女友两人计划花150元,而最近几个春节的花消都不会少于1000元。陈梦一打算这个圣诞节要消费200元,而她打算春节时的消费数额绝不少于1000元。某大学工作人员小沈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今年圣诞节打算花200元,而春节至少花2000元才够。在河东区某机关工作的周小姐准备在圣诞节期间消费500元,而她在春节期间至少要花费3000元。对于个体的调查,更能说明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

  观点一

  对待洋节

  应有文化包容

  对过洋节的看法,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宝义认为,对洋节应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他说,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即将到来,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与往年一样翘首以待。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为何对圣诞节这个西方的舶来品如此热衷呢?其实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确切地说是文化功能上的补充。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都具有凝聚亲情的文化特点,但是在友情的凝聚方面显得较为欠缺,而西方的一些节日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如许多中国的年轻人借圣诞节之机互赠礼品、聚会畅饮,使人之友情得以融合与升华。所以说人们对圣诞节的热情实际上是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补充的结果,这种补充对中华文化的发扬是有益的。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担心中国的年轻人被“西化”,成为外来文化的附庸。他们有着“接受它、改造它”的态度和能力。

  实际上,更多的中国年轻人所热衷的圣诞节已远非真正文化意义上的节日,他们只是需要这个节日作为平台,在严寒的冬季寻求朋友之间的温情,或是放松疲劳一年的神经。中华文化是开放的,有益的东西是可以容纳的,圣诞节既是西方的节日,也是中国年轻人纵情狂欢之节日。

  观点二

  接受洋节 体现都市气度

  南开大学社会学教授关信平认为,现在过圣诞节的人很多,不光是年轻人,不少中老年人也过这个节日,这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影响。在中国,圣诞节已超出了宗教的范畴,有更广泛的文化影响。

  我们过去一直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抵制洋节,但是这种抵制和警惕其实是没必要的,不如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客观对待这个现象。看待外来事物不要陷入两个极端:要不认为外来的东西都好,要不认为外来的东西都很可怕。既然大家愿意过这个节日,不如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

  谈到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信平表示,目前世界上完全独立发展的文化是很少的,而且所谓独立发展也是很难的,实际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增多,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西方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而中华文化也是一种强势文化,而且历来不怕外来影响。我们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充满生命力,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其会消失。过分抵触外来文化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但一些与社会发展不合拍的东西肯定会被消灭,但这种消灭不是坏事,比如一些落后的殡葬风俗等。

  关信平表示,从历史上看,文化闭塞往往会造成整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缓慢,并有可能使本民族错过难得的发展契机,比如说清代中晚期。文化的封闭必然会使本民族无法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收发展的动力和营养,而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恰恰需要吸收人类社会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从闭关自守到洋为中用正体现了中国近代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过程。而文化开放包容则往往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比如说唐朝。因此人们不要对外来文化过分警惕,其实很多外来文化是中性的,如果人们愿意接受,就有存在价值。

  关信平表示,洋节其实永远不会取代传统节日,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因为洋节而放弃本民族的节日,而且圣诞节等洋节在中国不过是民间形式,并不是官方节日,其实元旦、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也是从外国传来的,而且变成了国家的法定节日。对于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来讲,其文化的多元化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文化上的包容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展现其城市魅力的重要元素。在一些国际化的大都市里,不光经常过各种节日,而且有很多不同文化形成的社区,体现了这些城市的包容度和宽广胸怀。

  因此尽管扬弃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但人们还是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文化的多元化,更没必要对国人过洋节进行谴责和讥讽,因为这些节日至少给人们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新报记者 张家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