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像过圣诞那样过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09:04 南方新闻网

  美国来信之薛涌专栏

  北大清华等校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并且还真写了一篇宣言:《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

  既然人家讲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我们就不妨翻翻《论语》。《学而》的开篇,

孔子就讲“人不知而不愠”,接着斥责“巧言令色,鲜矣仁”。读通篇的《论语》,孔子的教导始终如一:少说多做,以自己的行为做别人的典范,这样人家就会到你这里来求道,那些动不动就自我标榜的人,最让人不耻,言行不一者,更令人厌恶。你真有“主体性”,做出来给大家看,少嚷嚷。

  遗憾的是,一位在宣言上签名的北大哲学系的周“博士”指出:“中国当代人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都受西方文化影响太严重,圣诞节就是典型的例子。”可是,网上刊出的由他“本人提供”的照片,却是西装革履,洋发式,“洋眼镜”。这不是搞笑吗?在北大哲学系搞中国传统文化,难道不知道孔子讲的“观其言而察其行”吗?

  我们不妨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现在不仅圣诞节在中国流行,春节也在美国流行。我在美国住了十几年,一直不过春节。这大概是因为在国内过得倒了胃口:大家除了看那平庸无聊的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吃吃喝喝,还有从港台学来的送红包等等,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做。可是,这几年,每到春节,总是美国人提醒我“节日快乐”。孩子的学校要把我们请去,给大家介绍中国的春节。当地的图书馆等文化机构,还会举办纪念活动。中国城则更有大型庆典,广告做得哪里都是,美国家长也带着孩子和我们一起去看热闹。两年前看报道,拉斯韦加斯的赌城,一到春节几乎摇身变成了中国城。因为中国的赌徒人多势众,做生意谁敢得罪他们?以我们的标准,这是不是中国文化对美国的侵略呢?是不是美国也要出来十个“博士”联名呼吁抵制春节,反对商家炒作外来节日呢?

  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经济跨国整合,文化汇流,使中国经济起飞,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综观人类的文明史,这种文化汇流碰撞的时代,多是文艺复兴的最好机会。欢迎外来文化,不仅可以取人之长,而且也可以给本土文化带来创造力。我们所引以为自豪的盛唐,不就是胡风横扫天下,长安满街卖胡饼的时代吗?

  当然,拥抱外来文化,并非盲目追风,应该有个尺度。在我看来,尺度无非有两个:第一,要看这一文化和我们所珍重的核心价值是否相融;第二,要看这种文化本身是否优美,是否能弥补我们文化中的缺失。以这个标准看,我们不仅不该抵制圣诞节,而且应该学习怎样过圣诞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都是我们珍爱的传统价值。你到美国看看就明白:圣诞前几周,街上许多人戴着圣诞装饰,手摇圣诞铃铛,在进行慈善募捐。连老布什夫妇都带头在街上摇铃铛。普通百姓给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如送报纸的人,清洁工,学校老师,学校边上的交通管理员,门房等等)送礼物。这并不是搞关系,因为礼物送不送,并不影响你享受的服务质量。但圣诞节的精神,是对待所有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家人,要借这个时机,想想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要心怀感激。再看无家可归者的救济中心,充满了志愿人员,发放着大量的捐助礼品。一些公共建筑、写字楼、学校、医院,到处是给贫穷孩子捐献玩具的箱子。我的女儿七岁半,最近每天带她出去,她都要从自己的零花钱中拿出25美分,捐给那些募捐人员。再看看我们的传统节日,这样的精神还剩下多少?难道这一切我们不该学吗?这怎么能证明“圣诞节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大的冲突”?

  弘扬中国文化可以,提倡传统节日也可以。但是,你首先要做的,是挖掘自己文化中的伟大精神,使传统节日具有道德目标。过节不是吃喝玩乐,而是一个庆典。你要在这个庆典中,重申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道德与感情承诺。这样,节日对社会才会有感召力。不懂这一点,就去向别人学。孔子不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吗?靠打压别人来抬高自己,只能说明自己的文化破产。

  我愿在这里向久违的国人说一声“圣诞快乐”!我不是基督徒,当然更不想提倡基督教。但是,圣诞节已经是个非常世俗化的节日。它强调人类之间共同的纽带,强调陌生人之间骨肉般的亲情,它让我在厌恶过节了20年后,又领会到过节的意义。我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想一想,怎么像爱你的家人一样爱你的邻居,而不是一天到晚琢磨着发明个什么“准入制度”,把那些碍你眼的人从你的生活圈子中驱逐出去。

  (作者系旅美学者)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