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考研降温是选择就业的理性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10:05 人民网

  今年,报考2007年复旦大学研究生的考生为14331人,这个数字虽然仍然名列上海各高校首位,但却比去年下降了13.5%。和复旦大学一样,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报考人数也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11.3%、11.3%和8%。(12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面对考研降温,有专家称,近几年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导致不少原来准备考研的学生对研究生的预期下降。当初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后,许多

大学生选择了考研之路,“把考研当成临时避风港”。但当研究生就业困难的现实又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才发现这根本不是真正的“避风港”。

  此外,在市场化就业的格局中,教育也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考研“降温”,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这种不成正比,不但给国家教育资源造成巨大浪费,而且对一些家庭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后一点,人们或许感受更深,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家庭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几乎是四处举债、倾家荡产。生存的压力使这些困难家庭急需得到教育投入的回报。因此,考研降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选择就业的理性回归。

  随着考研降温,随着选择就业的理性回归,考大学也会出现降温的势头。上大学――就业,不再是华山一条道。人们面对现实,会更多地选择技能性教育、职业教育。事实上,在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职业教育热,许多学生已经不再把考大学当作唯一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迎接学子们选择就业的理性回归,并为此营造良好的氛围呢?我认为应该注意几点。首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给予投入,还应该建立国家统一的证书、文凭和学位框架,使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要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名分”与实际能力相匹配。使受教者在待遇上、能力上,体现教育公平。第三,要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在培养提拔、评定职称等方面,破除唯学历论。唯学历论已经给我们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有些院校为了赚钱,举办各类函授和在职教育,有的在入学考试和在校考试中,公开作弊,花公家的钱买学历。这些院校培养的大专、本科、研究生,说句不好听的话,遍地皆是,造成了人才泡沫。

  随着考研降温、考大学降温,职业教育将会大有作为。各级政府、有关教育部门应提前有所准备,提出一些更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和措施来,迎接学子们选择就业的理性回归。

杨金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