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远去的帝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10:45 法制日报

  帝国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是昔日帝国崩溃的原因应该不只是历史学家们关心的话题

  尽管有许多人宣称他们预见到了苏联的解体,但是在1991年末存在了近70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存在还是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15年之后的今天,尽管普通莫斯科市民似乎更加关心什么时候今年异常温暖的天气会让位于真正的冬天,关于15年前那个帝国破灭的故事并没有完全远离人们的视线。

  最近电视一台一档题为《由你自己来裁决》的辩论类节目就以“苏联有可能保留吗?”为辩论的主题。1991年时的乌克兰领导人克拉夫丘克应邀作为辩论中反方的一员,而1991年时的白俄罗斯领导人休希科维奇则通过电视连线也参与了讨论———这两位和当时的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一起于1991年12月8日签署了结束苏联合法地位的明斯克协议,同时宣布组建独立国家联合体。

  先发言的反方认为,在经济层面,当时苏联全境经济危机深重,维持帝国的成本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际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民族压迫和政治迫害使各个共和国都有强烈的独立倾向。从宪法角度来看,苏联宪法第72款赋予各共和国脱离联邦的权利,加上各共和国国内的全民公决或是议会投票的结果都支持脱离苏联,所以明斯克协议具有完全的合法地位。而认为苏联可以保留的正方则反驳,经济危机虽然深重,但并不意味着必须以国家分裂的方式来解决危机。虽然苏联宪法给予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联邦的权利,但是没有赋予他们单方面解散联邦的权利。归根到底,明斯克协议是几个加盟共和国的少数政治精英政治投机的产物。对于正方最重要证据是在1991年3月曾经有过一个关于苏联前途的全民公决,在参与全民公决的9个共和国中每个国家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选民支持在改革基础上继续保留苏联,支持保留苏联的选民占到参与投票选民总数的78%。

  从辩论现场的进程看,对于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的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双方其实没有太多的分歧。分歧主要在于苏联解体是否是解决危机的唯一方法。另外一个焦点则落在了明斯克协议的合法性上。对于认为苏联可以保留的正方来说,当时的苏联就是一个有15口人、正在闹矛盾的大家庭,其中的3个家庭成员凑在一起宣布脱离大家族单过,这可以接受。可是在没有征得其他家庭成员同意的前提下,他们3个有权利宣布这个大家庭从此不复存在了吗?从现场发言可以看出,即便是克拉夫丘克和休希科维奇本人也没有直接回应这个宪政难题,而是转而强调自己签署明斯克协议有本国民意做后盾。在讨论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和态度的克拉夫丘克只有在这个环节上情绪有所波动,反复强调30年代大饥荒中乌克兰人遭受的巨大损失(包括他本人家庭的痛苦经历),以凸显乌克兰从苏联独立的道义合法性。

  近一小时的辩论结束之后,按节目惯例由在场的观众对当天的辩论话题进行投票:结果有73%的观众选择了“苏联有可能保留”的结论。克拉夫丘克在投票之后的最后发言中再次强调:“我对当年签署明斯克协议、解散苏联丝毫没有遗憾。历史上帝国崩溃的先例很多,我感到庆幸和骄傲的是我们这个帝国的瓦解没有付出血的代价。”在几天前就类似主题接受采访时,另一位当年明斯克协议的主角叶利钦也坚持认为,当年解散苏联、建立独联体是和平解决当时政治经济危机的唯一方法:“我仍然对那些签署这个协议、建立独联体的人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历史和对人民所承担起的责任。”尽管作为生在长在苏联一代,他承认自己对这个昔日的帝国存有怀旧的情结,但是生活在苏联后期对他而言意味着空荡荡的商品货架和时刻存在的政治迫害———怀旧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公众对15年前的帝国覆灭又是如何看待的?近日在俄罗斯进行的一项1500人的民意调查显示,有52.7%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解体可以避免,37.1%的人认为这个历史性的事件无可避免,10.2%的人对此表示难以判断。同时56.3%的人对苏联解体表示遗憾,而18.7%的人表示认同这个事件,另外有19.6%的人表示无所谓。另一项在俄、白、乌三国同时进行的民意调查则显示,即便是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当年苏联应该可以保留。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苏联是否可能继续保留,关注政治经济危机的制度根源自然至关重要。但是要理解苏联为什么会在那样一个特定时刻、以那样一种特定的方式崩溃,我们不得不超越这些长期性的因素转而关注特定的人物和具体的事件进程。明斯克协议和解散苏联的决定究竟是少数政治精英投机的结果还是顺应民意的历史选择恐怕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如果只是关注苏联的体制性危机,我们恐怕很难理解1991年3月支持保留苏联的全民公决和各共和国内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这样矛盾的事实何以同时存在。具体政治人物的政治智慧对事件的具体进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天我和办公室的一位同事聊起这档节目,想听听她的看法。不料这位年近四十的经济学家一脸不屑地自我调侃到:“你看,我们这里就是喜欢讨论苏联有没有可能保留这样的话题,是不是很无聊?”然后,她又问我:“休希科维奇是谁?”或许本人的专业背景让我对苏联解体这样的话题有过度的热情。对一般人来说,讨论这样的话题实在是浪费时间:讨论了又如何?连亲身经历过那个动荡时期的人也不记得当年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了。

  不过,我们也不要忘记,在面积远远小于前苏联的欧洲领土上,在几个昔日帝国曾经统治过的土地上,一个全新的超国家政治经济体系正在日益完善。现今欧洲一体化的程度在三十年前恐怕没有任何人预见到。相类似的是,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也日益密切,各成员国政府一直在酝酿进一步加深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连亲手结束苏联命运的叶利钦本人对独联体发展成为一个超国家经济合作组织的前景也一直表示高度乐观。如果说体制性的因素已经为昔日帝国成员之间的某种新的超国家合作提供了可能性,那么合作的具体进程又将取决于具体政治人物和他们的政治智慧。帝国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是昔日帝国崩溃的原因应该不只是历史学家们关心的话题。(作者系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政治学博士候选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