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让“文化低保”的阳光照亮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14:00 光明网
罗真如

  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如今一些农民缺少最基本的文化读物、视听设备,不能参加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不愿意或不善于追求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牵动着决策者的心。长沙开福区于今年上半年启动了农村“文化低保”工程,对农村因受经济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缺少基本文化读物、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空虚的群体实施扶助。通过区、镇、村三级“以奖代投”帮助扶持,办起了“农民文化屋场”,对“文化低保”对象免费开放。目前,全区已投入50万元,扶持创办了10个“农

民文化屋场”,计划3年内实现村村有“农民文化屋场”。(2006-12-17《湖南日报》A1版)

  近年来,大多数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农村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文化设施匮乏,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十分单调,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化设施都没有。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注意文化扶贫,在抓好富农民“口袋”的同时,多办一些富农民“脑袋”的实事,无疑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应有之责。长沙开福区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农村“文化低保”工程,对农村文化弱势群体进行扶持,办起了“农民文化屋场”,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又一次说明了富国、富民不仅要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这样一个道理。

  诚如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所说:“房屋新不等于新农村,衣服新不等于新农民。”新农村的“新”字,体现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上,体现在以人为本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用新文化塑造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上。由此可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尤其特别注重以人为本,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乡区域间文化协调发展、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等关系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有着丰富思想情感的高级动物,无论贫富,都需要精神上的关怀,都需要基本的文化娱乐生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同样的道理,没有文化的农民是愚蠢的农民,这样的农民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无法建设新农村,无法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目标。江泽民同志也说过这么一番话:“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如果说社会主义物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人民群众尽快地富裕起来,得到更多更好的物质享受,那么,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驱除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上的“饥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只有“口袋”、“脑袋”一齐富了,中国人数最多的农民才能在社会主义小康路上越走越宽广。从另一个层面看,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同样离不开亿万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和影响。由此看来,“文化低保”工程不仅是一种新的执政理念的体现,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人们殷切期待“文化低保”更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精神生活,期待“文化低保”的阳光照亮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使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切身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