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必太反感这几天的圣诞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11:19 云网

  又是一年圣诞节。最近一些年,在中国城市里,圣诞节气氛越来越浓厚。许多人表示了担忧,一些高校的博士生联名抵制圣诞节,害怕中国人彻底被洋化了。但笔者认为,如果看看中国文化的历史演进,就知道并不需要太反感圣诞节。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有多少异域文化的进入?而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异域文化跟中国文化(主要指中原文化)相融合,而中国文化就这与异域文化的交融来往中,不仅不失

去自身的精神和内涵,反倒因包容和吸纳而越发显出生命力。如果面对眼下时兴的圣诞节,就显得惊慌失措要拒之门外而后心安,那是没有看到中国文化精神中的这股包容力和生命力。

  先从中华民族自身来看。中华民族历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历史上多少强悍的边疆少数民族一开始都曾排斥中原文化,但最后都跟中原文化和睦相处甚至甘愿学习吸纳中原文化,而最终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跟中国文化沉潜交融,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体系,其中更产生了完全中国化的佛教派别———禅宗。佛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却不仅没有让中国人迷失在“胡人”的学问中,反倒让中国文化在吸收借鉴的过程中,更显博大光辉和灵韵。

  大约明代以来,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传教。但是中国文化并未因此而失落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不少到中国传教的耶酥会士,反受中国文化精神的触动,偷偷把中国哲学介绍到了欧洲,从而引起了二百年前欧洲的中国文化热。

  一个自信包容的人,会发现跟外界接触得越多,自己的智慧和视野越宽广。一个自信的民族,也绝不会惧怕外来文化。从历史发展看来,中国文化有着这样自信包容的特质,并在包容吸纳中产生新的创造。

  从古今中外看来,也惟有包容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唐代的繁荣,不仅因为继承了三代以来中原文化的悠久传承,更因为吸纳了周边少数民族乃至异域的文化。今天的美国之所以能繁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它的文化包容精神。

  在美国,什么文化都可以存在,因而显示出独特的活力。

  而欧洲与其相比,虽然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但是显得有些保守和固步自封。

  我们不必太反感圣诞树,不必太不满这几天飘飞的圣诞快乐的祝福。表面的热闹形式并不表示文化内涵被异化。面对西来的强势文化,我们恐怕更多是需要反思:中国文化的底蕴是自信的,可是今天的我们是否真的理解自己的文化从而也充满自信?

  □郑汉根(北京编辑)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