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北京沙尘暴”看BBS的议程设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13:22 人民网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大众传播学经验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是在网络时代,有学者认为大众媒介为受众产生“议程设置”的理论受到了挑战,媒介设置公众议程的作用有可能会减小。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来考察在网络论坛(BBS)议题设置的一些新的特点。

  研究对象的选择

  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为个案,以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为样本,研究电子论坛中议程设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样本的获取:本研究选择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在北京地区发行量较大的传统媒体《北京青年报》作为参照物。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观察法为主。

  研究内容:

  (一)“强国论坛”上的关于此事件的议题是如何形成的,包含哪些方面?

  (二)“强国论坛”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议题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个案研究

  (1)议题数量的变化

  华北地区今年的沙尘暴持续的时间从3月一直延续到5月,这段时间内基本包括了沙尘暴的发生、发展、高潮、暂时结果这几个环节,形成一条较完整的事件发展的链条。至于该事件的后续发展则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由图表和曲线图可以看出,在关于“沙尘暴”事件的报道上,《北京青年报》和强国论坛有步伐一致的时期,也有错位的时期。

  在事件发生的前期,也就是3月初到4月上旬,《北京青年报》和强国论坛在报道数量上基本上是错位的。在事件前期《北京青年报》对沙尘暴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一共发出了21条的相关报道,强国论坛在这段时间只发出了一条主帖,跟帖数也为零。发帖时间为3月11日,而在这前一天,内蒙古遭受了今年入春以来的首次沙尘暴。而在这段时间内强国论坛内的主要热点议题是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的问题。这说明在事件发生的前期传统媒体的议题并没有完全设置了网络论坛上的议题。

  4月中下旬,随着北方地区频频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传统媒体和论坛对事件的关注度逐步增加,议题逐渐形成。事件发展的高潮集中在4月18、19、20日这几天,从对比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里,《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和强国论坛的帖子数量都达到了最顶峰。起因是4月17日,北京遭遇到了近年来最严重、最强的沙尘天气,全北京降土总量超过30万吨,空气质量属最严重的5级。一方面事件本身的发展达到了最高潮,另一方面多数人在有了共同亲身经历的情况下,开始形成讨论。但是再细看的话,会发现在总体步伐一致的基础上,二者之间也还是有一些小小的差异的,《北京青年报》在4月17日的头版有一幅醒目的关于“京城降土”的新闻图片,而强国论坛却是在18日才有关于17日京城降土的讨论。因此可以说传统媒体由于其自身在话语权方面的优势,在信息的发布上占了一定的先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论坛的议程提供了话题。

  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到来和天气的逐步好转,该议题进入低谷期,到5月17日和18日有又一个小小的回升,原因是因为5月17日北京再次遭到沙尘暴的袭击,而这与往年相比是很不寻常的,所以再次引起关注。

  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事件的前期可以看出,事件本身的发展左右了传统媒体和网络论坛的议程设置。传统媒体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功能有所弱化但是依然存在。

  (2)论坛上的议题来源

  论坛上议题的形成,至少有三种动力: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原始帖子、其他网络媒体等。在“沙尘暴”事件中,笔者统计了一下各个主帖的来源,主要分布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这一部分中既包括了直接转载的传统媒体的报道,也包括了针对传统媒体的报道所展开的议论,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传统媒体的报道为该议论提供了由头和话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在讨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这说明在网络中媒体间议程设置理论也是存在的。该理论是Danielian&Reese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从总体上看来,是印刷媒体引导电视网的议程,而不是相反。而且“媒介之间议程设置的影响力一般是从《纽约时报》流向其它的媒介”。可信度较高的媒介为可信度较低的媒介设置议程,这在传统媒介之间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网络中,这种现象同样存在。

  但是,在这部分的帖子中,直接转载传统媒体报道的只占据了9%,而仅仅将其作为一个由头加以引用的则占据了35%,这说明在论坛中,受众的自主性大大增强,电子论坛上信息的海量与传播快捷的特点给网民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各种信息和意见的平台,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只是信息源的一个方面,只是议题形成的直接动力,而试图影响和引导论坛上议题更深入的冲突和展开则不是传统媒体力所能及的。因此,与其说传统传媒“设置”了论坛的议程,不如说是给论坛“提供”了一定量的“话题”,或称之为“设置议题”。而53%的原创帖更是进一步证明了议题的确在媒体之间扩散,但媒体的报道不是BBS议题形成的惟一动力。

  (3)围绕议题展开的话题(或议题)

  根据统计,《北京青年报》在3月3日至5月18日的报道中围绕“沙尘暴”事件展开的话题分布如下:

  从图表可以看出,论坛的话题与传统媒体的话题有重合交叉的部分。首先,看到关于原因和反思这块是和传统媒体重合的,占据了论坛话题的四分之一的比重。而驳斥专家这一块也是针对传统媒体上发表的专家言论展开批驳的,例如《中科院“高人”诗化赞美沙尘暴》、《专家的麻木和无知:评北京电视台的沙尘暴访谈节目》等。可见,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往往是论坛上话题的来源。这进一步证明了议题在由传统媒体流向网络媒体。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还有超过一半的话题是传统媒体没有进行报道的,议题在走向上和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有些议题上尽管涉及的对象是一致的,但是所持态度却截然相反。

  在针对政府的行为方面,传统媒体更多地是从肯定的态度来报道政府的积极作为,例如《国家林业局启动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在中国新设5处沙尘观测站》、《内蒙古初步建成沙尘暴监测网络》等,而在论坛上,对政府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问责,例如《自欺欺人:沙尘暴的烈度与林业局的业绩一同在增加!!》、《把修“京沪”的钱拿来治“沙尘”!》、《沙尘暴频频光顾中国北方,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不到位》等等。

  在传统媒体的报道中大部分都属于客观报道。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是类似于天气预报之类的关于沙尘暴进展之类的报道,态度中立,其次是政府的积极作为,态度肯定,一共占据了总体报道的80%。沙尘暴造成的不好影响仅仅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而意见性信息则更是少得可怜,仅有两篇评论《正视沙尘带来的心理挫折》、《期待“生态彩票”》基本上也持中立态度。

  而在强国论坛的深入讨论区中,讨论的话题则更加深入,没有仅仅局限于事实性信息的告知,大多都是一种意见性信息的表达。这在对传统媒体中专家言论的驳斥和对政府行为的问责这一部分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对沙尘暴原因的反思这一部分中也表现出和传统媒体的不一致,传统媒体大多将之归咎于自然因素,并且断言沙尘暴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而在论坛的讨论中,有的从自然原因上做了分析,也有的从人为的因素方面找根源,并且都积极地出谋划策,出谋划策这一块在网络论坛中占据了44%之多,而这一部分在传统媒体中是缺失的。

  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网络媒体上的议程设置并不像最初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完全被计算机所解放,媒体依然存在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功能,能在特定的时间吸引公众围绕特定的问题形成讨论;传统媒体的议程对网络论坛的议程设置依然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力已经有所弱化,它更多地只是引起和提供话题,却不能引导其发展的方向;媒体间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中依然存在,只是议题似乎更多地是由传统媒体流向网络媒体,而网络媒体的议题对传统媒体的议题影响似乎还不太明显。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周怡  袁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