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椰贝丘掘出4000年前稻谷20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15:0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夏杨实习生王秋花

  引 言

  

  考古发掘进入后期阶段的高明古椰贝丘遗址,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已发现的重要成果。9位国内知名考古专家认为,这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遗址中出土的动植物等遗存,保存完好,“世界罕见”,其意义不亚于河姆渡遗址。他们建议划定地域,建设遗址博物馆。据悉,有关方面正在拟申报“2006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发掘出大量动植物遗存,填补广东考古多项空白

  ●专家称其考古意义不亚于河姆渡遗址,拟申报“2006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发现考古文化新的类型

  填补广东考古多项空白

  古椰贝丘遗址位于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古椰村鲤鱼岗,1986年被发现。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6年曾在此做过考古调查。今年9月,为配合广明高速公路建筑工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高明文广新局、高明博物馆的配合下,对遗址进行了抢救发掘。经过近4个月的田野工作,发掘面积已超过1000平方米,出土大量珍贵资料,填补广东考古多项空白。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现存面积约40000平方米,已被发掘的区域位于遗址北部。发掘工作按岗顶、缓坡、坡脚、水田等4个地貌分区进行,位于水田区的文化层保存状况最好,出土遗物也丰富,是发掘成果的“大丰收”地点。

  据初步研究,古椰贝丘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广东先秦考古文化序列中处于石峡文化与东莞村头商代遗址之间,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专家指出,它的发现,填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早商以前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的空白,意义非常重大!

  

古椰贝丘掘出4000年前稻谷20粒

  图:工人在发掘古椰贝丘遗址 本报记者夏杨摄

  4000年前动植物宝库

  出土20多粒珍贵稻谷

  发掘中还清理出柱洞、灰坑、活动面等一批重要遗迹。这些遗迹对研究和了解当时人类的居住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信息。遗址中还出土了有加工和使用痕迹的木质工具,这在岭南地区也属首次发现。仅仅因为这,今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巴翔夫考察该遗址时表示:“这是我见过保存最好的贝丘遗址之一。”他认为,遗址中发现的木器,在全世界所有贝丘中独一无二的。该木器中包含着古代人众多生活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古椰遗址是个4000年前的动植物宝库。在一堆堆的贝壳残骸中发现的遗物遗存有橄榄、南酸枣、坚果和瓜子种子等,动物骨骼有野猪、鹿、牛、狗、亚洲象、龟类等。这些为揭开珠三角乃至整个岭南地区这一时期古人的食物来源、食物结构及经济多样性、古生物环境等,都提供了第一把“金钥匙”。

  特别重要的是,遗址中出土的20多粒稻谷,在岭南地区的史前遗址中属首次发现,为研究岭南稻作起源提供了珍贵资料。专家指出,古椰遗址保存之好十分罕见,蕴含的历史信息无法估量。

  

古椰贝丘掘出4000年前稻谷20粒

  图:遗址中出土大量动物骨骼残片

  专家组形成书面建议

  改道高速路建博物馆

  前日和昨日,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等一批专家组成了专家组,对古椰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仔细观摩出土实物。最后形成了书面论证意见,认为这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意见》指出,古椰遗址是珠三角地区已发现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意义的贝丘遗址,对探讨西江、北江、东江古文化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完善本地区古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遗址出土大量动植物有机遗存,保存极好,不仅在岭南,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十分罕见。对全方位了解珠三角地区古代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尤其是稻谷的发现,对研究该地区稻作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鉴于遗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专家们建议,尽快采取保护措施,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议广东省文物局专题上报省人民政府,将该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征购遗址核心保护区域的地块,以利于遗址有效和长期的保护。该区域完全有条件建立广东第一座贝丘遗址博物馆,建议广明高速公路遗址段向北移50-100米,预留必要的建设用地。

  与考古专家对话

  

  珍贵稻粒初步断定是栽培稻非野生稻

  稻粒完整层层保护没有碳化

  记者:这个遗址1986年就发现了,为何到今年才发掘?

  专家(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崔勇):中国的政策,对遗址是保护为主,不得已时才抢救性发掘。这样做的考虑是,目前发掘条件和文物保护水平有限,遗址和文物几千年在地下不会坏,就地保护是最好的办法。比如这次发掘中,稻谷很小,混在黑土中很难发现,好在这次在广东首次采用了水浮、水选的先进方式,才避免了一个重大的遗憾!

  记者:在一般遗存中,动植物遗骸多腐朽、碳化甚至灰化。尤其是植物,保存下来要求条件很高。为何古椰遗址出土物保存如此完好,这和土壤、气候有什么关系?

  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古椰遗址出土的稻谷长期泡水里,水能隔氧;再加上广东黑土是中性的,对遗物腐蚀小;且遗址中灰色淤泥层也是一种隔氧层。层层保护,才没碳化,这为古稻谷的DNA研究提供了好条件。那些稻谷形状完整,目前初步判断是栽培稻,非野生稻。岭南远古时野生稻很多,但人工栽培历史却不长,这次稻谷的发现,对这方面研究非常难得。

  

古椰贝丘掘出4000年前稻谷20粒

  图:遗址出土的有人为加工和使用痕迹的木器保存非常完好 本报记者夏杨摄

  遗存丰富发现很多树桩树根

  记者:古椰遗址中发现的植物遗存目前最受关注,植物和古代环境及古人生活状况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专家(赵志军):古椰遗址中发现了很多树桩、树根,初步判断像红树科植物。而红树林生长在海边潮汐地带。若证明那是红树林,就能证明古代那里就是海岸线。另外稻谷的发现,学术意义重大。稻谷在遗址地层的第六层发现,而压在下面的第七层没有稻谷出现,这就可以让我们了解,农业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是怎么生产、生活的。一般来说,农业出现之前,人们靠采集和渔猎(狩猎)生活,但我们一直没明白,采集和渔猎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一直不知道,采集中重要部分———植物类食物到底是什么。而古椰遗址就给我们这样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们有可能解开这个谜!

  新的序列古椰填补一段空白

  记者:广东省内发现过多处贝丘遗址,为何独独古椰贝丘遗址如此重要?

  专家(崔勇):其它贝丘遗址相对来说,学术研究意义没这么大。我们多年来一直遗憾,考古学文化序列上,石峡文化与东莞村头商代遗址之间存在一段空白,古椰贝丘遗址正好处于这个段上。况且,那些贝丘遗址中,也没有古椰遗址这么多的重要发现。

  记者:古椰贝丘遗址中发现有大量人类活动遗存,有灰坑、柱洞、活动面等。这些表明,这里有较完整的生活聚落,有古代人类在这里生活过。但为何没发现墓葬呢?

  专家(崔勇):我们在发掘中也在思索这个问题。现在考虑,遗址范围内有一片近现代人的墓地,一直无法开展工作。那下面可能存在古椰古人墓葬。我们也期待有更多新发现,来削减我们的疑问。

  新闻链接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1990年度开始评选,它是中国考古界最权威的非政府奖项,也是中国考古界交给世界关于年度最高成就的一张答卷。该奖项的评选和相关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等国内文物界权威机构主办。

  广东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项目有5个:2004年度,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2001年度,广东深圳屋背岭商代遗址;2000年度,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1997年度,广州南越国御苑遗迹;1995年度,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