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6:中外青年携手共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01:58 中国青年报

  

  

2006:中外青年携手共进

  编者按

  2006年,国家领导人在重大外事活动中多次要求加强中外青年交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希望你们青年朋友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京共同会见中法青年科技工作者时这样说道。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青年对外交往在国家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国与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民间交往,尤其是青年人之间的交往。只有青年人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消除误会、误解,世界的未来发展前景才会乐观,才有可能落实和谐世界的理念。

  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青年对外交流内容丰富务实、形式灵活多样,为配合重大外交行动、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群众基础。我们今天刊发这组专题,不仅是为了回顾2006年的中国青年对外交流活动,更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年给予关注并投身其中。

  区域性多边交流、全球性青年合作、南南青年培训……

  对外青年交流形式多样

  本报记者 刘坤喆

  2006年,中国的青年外事交流活动可谓“百花齐放”,因为除中国青年出访和外国青年来访这样的“互访”交流之外,还有青年论坛、青年联欢会、青年研讨会和青年技能培训班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和互动。中国青年以自己独有的角色和自身朝气蓬勃的特色,为中国2006年的整体对外交流画上了浓重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笔。

  配合国家总体外交进行区域性多边交流

  为配合“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峰会”、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峰会,全国青联先后举办了以“青年·旅游·人文”为主题的“中国-东盟青年抚仙湖论坛”、中国-东盟青年营和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创作大赛等活动。由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吸引了大批中国及东盟各国的青年参加,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年轻一代对发展中国和东盟友好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也促进了青年对区域合作和多边交流的积极参与。

  为配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全国青联举办了以经贸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中非青年联欢节”,签署了《第二届中非青年联欢节谅解备忘录》,并就成立中非青年企业家友好小组的框架性事宜达成了共识,有效地推动了中非青年交流向更为务实的方向发展。

  为配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举行,全国青联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年友好会见活动,对推动在上合组织框架内设立青年交流常设机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为配合东北亚合作进程,在开展对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常规交流的基础上,全国青联特别举办了中日韩青年领导人论坛、中日韩合作未来论坛,并开展了“首届中国青年学生环保·索尼行”、中韩网络游戏对抗赛等活动,为双边及东北亚区域内的青年交流探索了新的合作方式。

  配合青年工作重点实施全球性青年合作

  2006年,全国青联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实施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职前教育网络学堂项目等青年就业、创业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此外,还与“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共同在北京举办了“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项目合作办公室年度总结会暨青年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高级别小组主席还特别率专业团队访华,研究和总结了“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经验,与中方共同制定了国际推广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发展、青年权益保护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2006年,全国青联与世界银行合作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师资培训班”,共培训志愿者师资43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广东开展了青少年生活技能培训项目;与德国有关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德青少年健康保护经验交流研讨会”;此外,还接待了欧盟青年工作者代表团,与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青年机构、法国国民教育学院、德国欧洲青年组织和比利时国际青年协调机构等组织的代表在农村青年技能培训、预防青少年犯罪、志愿服务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这也是全国青联首次在与欧洲各国双边合作的基础上,尝试在欧盟层面进行多边合作。

  为积极引进国际资源,实施环保、扶贫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全国青联还动员韩国“韩中文化青少年协会”积极参与了“保护母亲河”行动,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实施防沙造林工程;此外,还与日本伊藤洋华堂集团合作,继2005年在山西灵丘县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后,2006年又捐助价值30万日元的教学设备和图书;与日本青年会议所合作,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设立扶贫助学金;与日本创价学会合作,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捐助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图书。

  参与世界青年事务注重南南青年培训

  与联合国的青年活动紧密配合,积极参与世界性的青年事务,是2006年中国青年对外交流的另一大特点。全国青联不仅派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第44届社会发展会议、联合国青年发展问题地区专家会议、联合国全球青年领袖峰会、世界银行公民社会论坛、亚欧青年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青年可持续发展论坛、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高官会、欧盟青年公民论坛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组织发起的有关青年议题的会议,还积极参与了权威世界青年报告的筹备过程并担任了报告人和咨询会议的召集人。

  此外,全国青联还首次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派遣了实习人员,首次派团赴比利时布鲁塞尔正式访问了欧洲青年论坛,并与其合作建立了中欧青年资讯中心网站。除此之外,全国青联还继续向亚洲、非洲国家派遣了青年志愿者。

  注重“南南青年培训”是中国青年外事在2006年对发展中国家青年交流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在继续实施东盟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项目的基础上,中国举办了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共青团干部培训班、针对阿拉伯国家的青年干部培训班、为外交工作服务的多米尼克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全年共培训了166人次。在培训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在此基础上结合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加大实践力度,提高了培训效果。

  邀请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领域最广

  2006年青年互访交流突破三个“十年之最”

  本报记者 刘坤喆

  2006年,是近10年来中外青年交流邀请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领域最广的一年。共青团中央的数据显示,全年共组派出访团组45批,932人次;接待入境团组69批, 2495人次。

  中法青年交流开启“西欧之最”

  根据温家宝总理2005年访法期间中法两国政府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中法大型青年交流项目顺利启动,全国青联共成功接待了4批共400名来自文化艺术领域、企业和工商界、社会团体以及科技领域的法国青年访华。

  不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法国总理德维尔潘为项目的启动致辞并送上嘱托,而且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希拉克还在北京共同会见了中法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此外,法国青年还全面考察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状况,与中国各界人士及青年代表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达成了若干非常务实的合作项目。

  这是中国与西欧国家首次开展如此大规模的青年交流活动,为推动中欧青年交流的不断深入,并奠定中欧关系发展的青年基础,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中俄青年交流推动“睦邻友好”

  配合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活动,2006年,中俄双方不但成功举办了以“友谊·合作·发展——青年与中俄睦邻友好”为主题的中俄青年友好论坛活动,而且,以俄罗斯杜马议员、俄杜马体育、运动和青年事务委员会副主席亚历山德拉·布拉塔耶娃为团长的俄罗斯青年代表团一行100人还成功访华,并与中国各界的青年代表共同参加了此项友好论坛活动。活动以其鲜明的主题、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深深吸引了两国青年,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培养了强大的后续力量。

  中印百人互访烘托“中印友好年”

  配合“中印友好年”,两国举办了“中印百名青年互访活动”。以印度青年和体育部副部长马杜卡·古普塔为团长的印度青年代表团先期访华。随后,以全国青联副主席尔肯江·吐拉洪为团长的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印度。在印期间,胡锦涛主席和印度总统卡拉姆共同会见了中印青年代表。这是中印之间首次开展大规模的青年交流活动。两国青年由此增进了对对方国家的了解,增强了对“发展中印友好重要性”的认识,很好地烘托了“中印友好年”的氛围。

  “长城计划”协助改善中日关系

  在中日政治关系处于僵局的情况下,全国青联充分发挥青年交流的特点,在2006年开展了一系列对日青年交流活动。特别是抓住“中日青年交流50周年”的有利契机,在两国分别举办了“中日青年交流50周年纪念活动”,全国青联副主席张晓兰亲自率团访日。双方不但共同回顾了中日青年交流5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经验,明确了青年交流所面临的新形势,还就青年交流如何在新时期不断创新,更好地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

  在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关系发生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中方又邀请以日本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为名誉团长、以众议院议员牧义夫为团长的日本第十四次“长城计划”友好交流使节团来访。这次活动不但进一步弘扬了中日友好的民间传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还对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个“十年之最”何以取得

  除了与上述国家开展了颇有成效的青年互访活动外,中方继续实施了“中越青年友好会见”、“巴基斯坦百名青年代表团访华”、“中美青年领导人对话”等重点交流项目,并继续保持了与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土耳其、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墨西哥、阿塞拜疆、芬兰等国家的青年机构和青年组织的交往关系,稳固了业已形成的双边青年交流机制。

  值得强调的是,2006年是近10年来中外青年交流活动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领域最广的一年。是什么因素促使2006年的交流取得这样大的突破?

  一位长期从事青年对外交往的人士认为,2006年,中国在发展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这四大领域,都取得了全面进展,这是青年对外交往能够不断实现新突破的大背景。

  此外,发挥关键作用的具体因素: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2006年,我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重大外事活动中就加强中外青年交流直接作出的重要指示多达10余次,许多大型对外青年交流活动,系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同国外领导人商定的项目。二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高度重视。团中央书记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对青年外事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专门召开相关会议,就外事外宣工作进行专题研讨。书记处领导多次就青年外事工作作出具体指导,并直接参与青年外事活动。

  明年中外青年交流有哪些活动

  本报记者刘坤喆 王冲

  今后几年,中国将邀请500名印度青年、500名巴基斯坦青年、400名德国青年和1000名东盟青年访华。而在2007年,中国青年对外交流的步伐将会迈得更大,涉及的国家将更多,交流的范围将更广,活动的规模也将更大。

  首先,由于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韩建交15周年、中澳建交35周年,因此,以此为契机,与这3个国家分别举办多种形式的青年交流活动将成为全国青联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为了配合中国外交,全国青联还将举办和印度、巴基斯坦、老挝等国的一定规模的青年交流活动。

  其二,由于在2006年,有400名法国青年访问了中国,同时在中国的“俄罗斯年”期间,中方也接待了大批俄罗斯青年的访问,因此,作为回访,全国青联将于2007年组派400名中国青年访问法国,继续实施“中法2006年~2007年青年交流项目”,同时,还将派遣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俄罗斯。

  其三,2007年的接待任务也颇为繁重,比如,将接待100名耶鲁大学的学生访华。同时,设在广西的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培训基地也将继续举办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干部培训班”。此外,还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和谐文化”世界青年村活动,并积极做好2008年奥运青年营各项筹备工作。

  最后,促进青年之间的经济交流也是2007年工作中的重头戏之一。届时将继续扩大青年创业项目的规模,启动“青年创业国际扶助基金”、“世界青年企业家博客联盟”等新项目。

  援外青年志愿者“一枝独秀”

  本报记者 刘坤喆

  与驻在国百姓“同吃、同住、同工作”,是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最典型的特点,也是最真实的写照。2006年,共青团中央和商务部合作,分别向缅甸、老挝和埃塞俄比亚派遣了15名、13名和50名青年志愿者。可以说,与2006年中国青年对外交流总体上“百花齐放”的态势相比,备受关注的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可谓是“一枝独秀”。

  这78名志愿者是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或承担招募选派任务的有关省(区、市)团委、志愿者协会,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选拔、培训和派遣的方式,经过初审、笔试、面试、入库(进入全国援外青年志愿者人才库)、考察、公示等程序,层层把关才选拔出的。他们主要被派往与中国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从事为期半年至两年(一般为1年)的汉语教学、体育教学、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农业技术、土木工程、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综合培训、社会发展等有益于发展中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工作。

  这些青年志愿者中很多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就深入到受援国的学校、医院、社区等基层单位。他们直接为最普通的当地百姓服务,直观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不仅结交了朋友,丰富了阅历,也获得了人生中难得的磨炼机会,向成为“具有世界知识、国际眼光和综合素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就受援国来说,这些洋溢着青春气息又乐于助人的中国青年,增进了受援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程度和友好感情,担当起了“和平小使者”的角色,为推动两国政府间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此外,从国际视野来看,由于这些志愿者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此,他们的出色工作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胸怀世界”的良好风貌,也体现出了日益繁荣强盛的中国“愿意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愿意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更大责任”的大国风范。

  照片:中国青年代表团抵达韩国时受到热烈欢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