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圣诞老人”为何不赐富“中国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06:39 东方早报

  传说中的圣诞老人会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年复一年地派送圣诞礼物,但是大方的圣诞老人却似乎对中国的制造企业格外苛刻。

  据报道,世界上80%的圣诞礼品产自中国。在浙江义乌,当地圣诞礼品从业人员已达上万人,产品占领了美国70%、欧洲50%左右的市场。然而,貌似繁荣的圣诞礼品市场却没有令中国的生产企业喜笑颜开。庞大的生产规模背后是频频被挤占的利润空间:中国企业

生产一棵光彩夺目的圣诞树只能赚到区区两毛五分钱人民币。

  义乌的制造企业从最初的一两家增加到几十家,尽管利润已经很薄,但是并没有阻挡企业进入的步伐。而与之对应的是,海外零售巨头垄断了采购的主渠道。中国制造企业在这种非对称的产业链条竞争中,只能无奈地把自己的工业利润让渡给跨国零售商。

  表面看来,这似乎让人无法理解:既然企业明知进入的利润率很低、甚至是亏损,为何依旧有大量的新进入者?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逐利和理性选择是必然,所以,这些看似费解问题的答案就是,尽管竞争条件恶劣,但这仍然是很多中国民企不得已之下的最优选择。这样的选择结果,其实暴露出的是目前国家企业导向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目前中国的企业体制存在一个典型的“两轻两重”的倾向,那就是“重外资,轻内资;重国企,轻民企”。在吸引外资的口号下,税收优惠、融资优惠、土地优惠等等措施层出不穷,尽管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的提议即将提交人大审议,但是隐性的优惠政策并不会因此而消失。而国企,特别是大型中央国企尽管在税收上与民企相同,但是在垄断性资源方面,却享受着绝对的体制优势。

  在“两重两轻”的作用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企业群体发展的一个规律:外资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成了竞争性行业的主力军;大型国企在实现了体制内淘汰整合之后,凭借垄断地位攫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唯有民营企业,既没有与外资相同的政策倾斜优势,也无法进入垄断领域获取高利润率。很多时候,民营企业只能望着能看不能进的“玻璃门”兴叹而已。或许,面对民营企业扎根在低端制造业,凭借所谓的“低成本优势”来谋求可怜的生存空间,我们应当少一些指责与高见,多一些理解与呼吁。

马红漫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