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狂扩招:叫痛的人还不够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09:56 红网

  前不久《经济观察报》报道: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带领学生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称: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000亿到2500亿元。在2005年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也曾披露:公办高校在银行的贷款规模达1500亿到2000亿元。

  报道说:国办高校特别是贷款风险处于高风险状态的高校,由于其贷款远远超出了总资产负担能力,难以抵御发生的意外情况,可能会在难以承担风险损失时将其风险转嫁给

最终责任人——政府。

  这一切都和我国7年扩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刚开始扩招的时候,银行和学校“特别恋爱”使他们都忽视了可能存在的贷款风险。尽管政府曾经发文限制扩招,但是银校“特别恋爱”已让大学变得几乎疯狂:因为要归还贷款,降低学分、学费翻番、办高价培训班、尽力增加学生数量等“措施”就都成为高校聚集财富的“有效途径”。

  今年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广泛关注足以证明:社会的确在大学生进招聘现场“挤坏”栏杆的现象中感到不安,对扩招导致的类似结果产生了很大的焦虑。正是这种疯狂,导致大学扩招畸形发展,最终发生一些在目前的环境下无法解决的问题。

  近两年,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让社会开始质疑国内现有的一系列高教改革措施。有经济学家这样说:“即使是扩招后的今天,我国适龄青年入大学率仅为与同等发展水平的泰国、菲律宾的一半,也才刚刚赶上只有中国人均GDP一半左右的印度。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胜出,一定要在教育上适度超前。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暂时现象。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这些暂时的困难就否定大学扩招,否定教育应适度超前发展的大战略”。

  在各方面问题没有暴露之前,的确很少有人否定大学扩招,或许正因如此,才有出现如下数据:今年,大中专毕业生是413万,比去年增加了22%。有资料显示:今年大学生的需求量将大幅下降,将由去年的214.1万个岗位下降至166.5万个,降幅达到了22%。而到2007年,大中专毕业生将达到495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如果从扩招的第一年来看,或许是正确的——可以让几十上百万的年轻人先去学校,等到就业高峰下去了,这些人走出大学校园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太大的压力。但是从第一年开始,扩招就一直没刹住车,随之而来的是滚雪球一样的大学生增长量!当年“暂缓就业”压力的美梦也几乎变成了噩梦!

  在就业带来强大压力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思考:中国的大学都在干嘛?国内众多的大学城、各高校豪华的教学楼是怎么来的?学生真的学到知识了吗?而说起师资和学术,恐怕太多的人不愿启齿,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水准,其“口碑”是众所周知的。这些都让进校的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牺牲者。

  时至今日,还应该想一想:500万大学毕业生的“饭碗争夺战”究竟是中国之福祉还是中国之病痛?当老百姓的血汗钱造就了大学校舍和设施的辉煌与超前的时候,社会也在感叹大学生“争当公路收费员”、“争当球童”是人才浪费,这种矛盾不会仅仅是巧合吧?或许,经济学家们的政策建议并没有错,“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拿出花”也变成现实了,但是如何解决扩招后出现的更多矛盾也应该是改革前所要考虑的。

稿源:红网 作者:岳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