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保卫,不惧“圣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09:58 红网

  圣诞节即将来临了,如往年一样,中国每个城市的上空几乎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商业烟云和浪漫气息,商场摩拳擦掌,人群蠢蠢欲动,以往年的经验来看,一场空前的购物狂潮和舆论盛宴注定席卷而来。

  “圣诞”本是救主耶稣诞临人世的日子,在基督教国家具有有神圣色彩和丰富内涵!而在中国,不同人群对“圣诞”的概念诠释却不尽相同。在商家眼里,“圣诞”是一个促

销的最优名义,在青年男女心中则是爱情与狂欢的合法理由,而在文化保守者看来却是“文化霸权”的袭来。在这里,商家的“名义”和青年男女的“理由”无关逾矩自不必多说,而关乎“文化霸权”的说法却需再三斟酌。

  学者秦晖曾提到,今天关于“文化”的一切纷争皆来源于其论述逻辑的混乱。文化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当两种文化在碰撞、交合过程中没有外权力的介入时,民众对异种文化的接受方式是“自由选择”,所谓“冲突”便不会发生,但若因权力干预而使得一方欲压倒另一方时,那么与其说这是“文化冲突”还不如说是“权力冲突”。

  在今天,以“圣诞节”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成功跨入中国并受到广泛接纳,这应该是民众“自由选择”的结果,而绝非“被逼”的原因,有谁相信人们今天过圣诞是因为颈上压着刺刀?此时,若想达到民众回归传统节日的目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通过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等方式以吸引民众“自主”地重归传统节日,否则,若以“文化保护”的名义强迫他人拒绝“圣诞节”恐怕才是真正的“文化霸权”的表现。

  其实把话说回来,今天关于洋节、西餐等西方元素在中国的泛滥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一来,洋文化在中国的热情受众毕竟还只是占人口少数比例的年轻人,社会主流人群应该还是传统文化的拥护者;二来,对大多数公众来说,过洋节或是吃西餐往往只流于形式,并没有多少西方的文化内涵蕴含其中,所以洋节再怎么闹充其量只是一个供国人玩乐的新奇理由罢了,用不着被过度诠释。

  在我看来,圣诞节、好莱坞大片等洋文化的“入侵”不仅不会动摇中国的文化根基,而且至少还有这样三个好处,一是促进消费,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二是形成“鲢鱼效应”,君不见韩国将端午成功申遗后,国人突然开始异常地关心起传统文化了;三是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消除国家间的隔阂和神秘感。

  在当今时代,开放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国际间的交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管理等层面,文化、价值观的交流和理解才是21世纪国际交流的核心与关键,所以不妨让“圣诞节”等洋节来得更“猛烈”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中华上下5000年深厚的灿烂文化完全经得起这点小小的考验!

稿源:红网 作者:孙安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