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科技可断古瓷“公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12:19 新闻晚报
□记者俞陶然摄影报道

  昨天,记者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罗宏杰所长牵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陶瓷的分析与研究”通过了中期验收。这一研究将对历代名瓷的研究、保护乃至鉴定、复制起到积极作用。

  鉴定 分析仪辨真身

  古陶瓷研究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一个特色研究方向。昨天,该所研究员吴隽博士向记者介绍了古陶瓷研究的现状。“我们所有研究的基础,是对陶瓷材料的物理化学分析。”吴隽说,“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包括:古陶瓷科技发展史,古陶瓷文物鉴定、保护,历代瓷器的仿制工艺,等等。”

  说到鉴定,吴博士表示,古代瓷器的科技鉴定可弥补人文学者目测方法的不足。对任何一个“身份不明”的瓷器,把它放入该所的“X荧光分析仪”后,瓷器的各种材料数据就会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通过与数据库信息的比对,研究人员便能判断出它的产地、年代。

  案例 研究所解纷争

  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古陶瓷的分析与研究”项目,吴博士表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古陶瓷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手段。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业分析标准和规范,目前在我国出现的各研究单位重复测试,数据缺乏通用性、可比性,资源浪费等现象非常严重。而该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一套古陶瓷鉴定的“行业标准”,让各博物馆、研究所做出的鉴定数据可以通行,减少对文物的重复测试,从而保护这些娇贵的文物。

  采访中,吴隽告诉记者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他们收到北京宣武区法院送来的一个破碎瓷器,原来,在一家拍卖公司的拍卖品预展上,该瓷器被一参观者不慎打碎,而它的投保金额高达150万元。参观者说这个瓷器是假的,不值150万,双方对簿公堂,法院只能请硅酸盐研究所当裁判。结果,用X荧光分析仪一照,确实是真品。对这个科学的结果,被告也只能心服口服。

  仿制 “科窑”瓷送贵宾

  除了全套鉴定设备,硅酸盐研究所还有一个仿制古代名瓷的场所———“科窑”。走进“科窑”,就能看到李政道先生的题词:“科窑作坊”。它的空间虽然逼仄,但却是很多“国家级礼品”的产地。据了解,很多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贵宾的礼品就出自这里。

  研究所的工程师徐霁明说,这里的瓷器都是手工烧制而成,现阶段以仿制南宋官窑制品为主。“这是仿制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的青瓷觚。”徐霁明指着面前那个口大、脖细、底小的青瓷说,“觚是古代祭祀用的礼器。修内司官窑烧制技艺原本已失传,我们在对出土文物的材质进行分析后,搞清了它的胎、釉的原料和烧制工艺,就能把它仿制出来了。”

  对于“这些仿制品是否会以假乱真”的疑问,徐工表示,这里每个制品的底部都会刻上“科窑”印,以示真实身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