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新阶层人士”应自觉走向社会前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22:00 光明网
左黎

  近年来,新的社会阶层的崛起,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正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统计,主要由非公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所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其人数已超过1.5亿,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可以说,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一则最新报道更将“新阶层人士”推向关注的焦点。

  12月20日,新华网以“中国表彰新社会阶层优秀人士”为题,报道了99名非公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等的联合表彰。

  毋庸置疑的是,“新阶层人士”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加的态势,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一个人数日益庞大、影响力不断增强的高知群体,正以鲜明的集体形象逐步进入公共视野。而在政府换届选举中,党外干部加快进入决策层也成为了新的信号。在北京市今年公开选拔的16名副局级干部岗位中,有10个岗位明确要求参选者是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这种对党外人士的大幅度倾斜,在历年的干部选拔中实属罕见。

  然而,作为处于关注焦点的“新阶层人士”,其走向社会前台的自觉性似仍不足,对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贡献方式仍显单一。而妨碍其走向社会前台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并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首先,从“新阶层人士”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六种人:即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从这样的构成特点不难看出,新的社会阶层基本上都属于传统体制外的“社会人”,他们大多没有“编制”,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只能靠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他们中的不少人虽然拥有可观的收入,却存在着职业和身份的不稳定性,时刻被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危机感所包围。并且,长期的“体制外”状态使他们不愿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对于政治也大多止于发表议论,虽近年来有所改变,但其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愿望依然偏低,对社会变革的要求也大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以说,他们普遍缺乏走向社会前台的自觉性。

  同时,他们对于社会的关注和贡献方式也呈现出某些单一性。由于他们大都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丰富阅历,因此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在生活方式上领先时代潮流,甚至不少人就是潮流的制造者。然而,“体制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关注大多止于经济和消费层面。很多人热衷于引领消费,关心各种经济动态。近年来在白领和高收入人群中,出现了盲目追逐高消费和时尚奢华的风气,而这正是他们追求单一,在经济和消费生活之外,缺乏可以充分发挥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所致。

  由此看出,在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同时,“新阶层人士”走向社会前台的自觉性仍然不足,而这其中既有他们自身“体制外”和长期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惯性,也有现存体制的不完善因素。他们要求政府提供进一步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要求解决腐败、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对于现存体系中的机会不均等现象,他们期待政府有更大的改革和作为。

  并且,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正在尝试走向社会前台,以对于社会、公众更加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以创新的意识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更广泛地参与社会发展。而在他们中间,也正在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建设者”,呈现出更加美丽和独特的时代风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