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笑看“作家富豪榜”的误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0:53 红网

  12月15日,《财经时报》推出“中国作家富豪榜”,众说纷纭了十天。既有力挺的,也有叫衰的;榜内有两眼红兮兮找岔斗嘴的,榜外有满腔酸溜溜查账课税的;更多的故作庄严状,要么照着半个世纪前的文论教科书,讲什么金钱并不代表作家的艺术,热销并不代表作品的价值;要么奠起一堆新名词,指斥其为“当前社会正在蔓延、滋生的精神物质化、文艺商业化、艺术拜金化、创作价码化的典型体现”(12月25日《文汇报》)……策马上阵,挥矛直刺,热闹是热闹,有许多人却没细看刺中的是不是一架破风车?

  明明是“中国作家富豪榜”,却偏有人要把它误读成“中国作家成就榜”。“富豪榜”的排行依据,只是根据发行数算出的收益,却偏有人一厢情愿地在收益与成就之间划等号,愣把“富豪榜”读成“成就榜”;然后再根据“作家越富,并不表明成就越高”的道理,指责这个“富豪榜”。分明是自己心目中的那把尺子歪了,一见排行在前的,就想当然地看成是成就高的,反倒指责别人的身子长歪了,怎么没有依据成就的高低来排定富豪榜的先后?收益是收益,艺术是艺术;艺术高的未必收益就好,收益好的未必艺术就高。这是常识,无须启蒙。人家弄“富豪榜”的时候,着眼的就是收益;到了一脸庄严的误读者这里,才被弄成了郢书燕说,怎么能怪“富豪榜”?

  文学不能等同于商品,但把文学作品印成书,拿出去卖,它就是商品。评价一种商品,无疑要讲销售的指标与经济的效益,用富豪榜来表示这种指标与效益,无可挑剔;由《财经时报》来作这样评价商品的事,天经地义。人气决定销售,销售决定效益。从这个角度说,“作家富豪榜”就是“文学人气榜”。虽然“人气”并不说明一切,即便是解饥御寒的商品,卖得最俏,也未必就表明质量最好。更何况是文学,“作家富豪榜”仅就文学的大众消费这一项指标而言,它是否真实可信,自可斟酌;但指责它将“人气榜”误当“成就榜”,是如何如何不明文学的真谛,却实实在在是误读者自己的错。真要弄文学的“成就榜”,有“鲁迅奖”、“茅盾奖”,有“文学报”、“作家报”,怎么能苛求于《财经时报》而苛责于“富豪榜”呢?

  给富豪搞排行榜,早不是新鲜事;这回排到作家头上,就排出不少是非来。这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误读在。文学是只空灵的鸟,两翼系上金子,它就不可能高翔。但再空灵的鸟,也不能空着肚子飞翔。认为文学就得天然远离“阿堵物”,动不动拿巴尔扎克、曹雪芹、萧红说事;或认为“诗穷而后工”,动不动就以此鄙薄文学自养及养人的谋求,透露的很可能只是旧文人生存能力的低下。“君子固穷”,本该是客观的无奈,却被误读成了主观的自虐。真正的文学,要占据的是精神的高地,要引领的是人的灵魂;但占据得是否成功,引领得是否有效,恰恰需要市场的检验,需要读者的认可。“下里巴人”,并不全是媚俗,同样包含着提升公众素质的努力;“阳春白雪”,也并不全是高雅,同样暗含着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单以印数论英雄,固然过于急功近利;非要无视印数以显清高,又何尝不是一种脚不落地的迂腐?

  要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当然包括作家创造的财富;要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当然也要惠及才学、资质都不弱于众人的作家;要构建一个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当然也要允许并且鼓励作家们致富。位居榜首的余秋雨,也不过1400万元,这未必比不上老板接几张订单、球星打几场球、影星拍几部电影,歌星唱几支歌……但已经惹得余秋雨赶紧辩正了;忝列榜末的几位,只有区区的两三百万元,不够一个小房地产开发商卖一幢楼赚的,更何至于惹得各位写家口水横飞?

  前不久,有位德国的汉学家鄙薄中国当代文学,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作家的胆子太小。在这一羞人之论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浅近的道理:作家要想挺直了腰板说话,正须具备一种无需仰人鼻息的生活。没有经济的独立,就不会有人格的独立。作家与富豪结缘,正预示着中国的作家有可能挺起腰来说话。善良的人们,怎么就不能从“中国作家富豪榜”里读出这样的意义?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