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冷空气将成雾霾"终结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2:1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杜琛 申延宾

  一场罕见的雾霾天气于近日持续袭击了我国中东部多个省市。来自国家气象台的消息,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大部、浙江北部均出现了雾霾天气,大雾预警频频拉响。经估算,雾区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对民航、铁路和公路交通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多个机场关闭,数条高速公路封闭。

  按中央气象台预计,这种雾霾天气即将在未来三天因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而结束

  [各地雾情]

  持续浓雾严重影响中东部地区交通

  沪杭高速堵车绵延3公里

  在浙江,突如其来的大雾致使其境内高速公路被迫全线封道,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暂停航班起降,近6000名乘客滞留机场。到昨日中午,大雾才渐渐退去,但恢复通行的高速公路出现了严重堵塞,沪杭高速公路上被堵车辆绵延3公里之长。

  记者从浙江省高速交警指挥中心获悉,为应付昨日大雾,他们早在前晚9时就开始封道减流,并提前发布预警。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受大雾影响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暂停航班起降,40多个航班延误,近6000名乘客滞留机场。截至昨日下午5时,被大雾包围的萧山国际机场能见度仍小于200米,无法达到飞机升降所需能见度。

  据浙江省气象台预报,今日浙江部分地区仍旧大雾弥漫。

  南京连续浓雾为历史罕见

  记者从江苏省气象局获悉,江苏省已经接连发布多次大雾预警,在古都南京,截至昨天上午10时,市区内的大雾已持续了30多小时,其能见度在50米以下,为南京气象纪录史上所罕见。

  受此影响,南京禄口机场实施了关闭,取消了所有进出港航班,10000多名旅客滞留。

  八百里皖江全面禁航

  与江苏紧邻的山东省同样陷入大雾的包裹之中。山东省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鲁西北、鲁南、山东半岛内陆和鲁中大部地区从早上开始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济南国际机场100多个航班为之延误,5000多名进出港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持续浓雾天气也造成安徽境内多条高速公路继续封闭,机场被迫关闭,八百里皖江全面禁航。

  在中原河南,大雾预警也是频频拉响,河南省气象台于两日之内三度发布大雾预警信号。郑州市区内的公路路面显得异常潮湿,车辆行驶几乎是在“爬行”。

  [对沪影响]

  多班长途客车受阻,杭州部分航班备降上海

  □记者陈杰实习生方尚芩

  晨报讯昨天,华东部分地方雾气弥漫,影响了市民进出申城的脚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多班开往南通、杭州的长途客车受阻。而部分原降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航班也临时备降上海。不过,三岛客运和市内轮渡所受影响不大。

  昨天下午,记者从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上海长途客运南站等处了解到,由于大雾中能见度有限,部分长途汽车开行受到影响,尤其是经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嘉兴至临平段、杭州环城公路、海太汽渡、江阴大桥运行的车辆。其中,上海长途客运总站昨天上午有100多个班次受影响,直到昨天中午方才逐步恢复。上海长途客运南站有大约80个班次延误或取消。相关客运站负责人表示,大部分滞留旅客都通过换乘其它班次和加班车等方式疏散。

  记者昨天从上海两大机场获悉,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昨天进出港航班情况一切正常,只是有部分原来降落杭州的班机备降上海。吴淞客运中心、宝杨码头的三岛航线基本未受到影响。

  [雾情预测]

  未来三天将随大风降温而结束

  中央气象台有关监测报告显示,自20日以后,东北平原、华北、汉水流域、江淮、江南大部、华南北部以及西南地区东部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雾霾天气。按中央气象台预计,这种雾霾天气即将因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而结束。

  中央气象台预计,西伯利亚一股较强冷空气开始迅速东移南下,冷空气的前锋26日上午已经移到东北地区东部至华北中部一带,预计它将向东南方向移动,未来3天将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这些地区将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雾霾也将随之逐渐减弱消散。

  今年10月以来,我国雾霾天气频频出现。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月至12月18日,全国有12个省(区、市)因大雾发生撞车、撞船并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共计33起,其中大雾撞车事故31起、撞船事故2起,全国因雾灾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比去年多16起。国家气象台特别提醒,由于雾天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保持车距;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应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新闻链接]

  未来我国极端天气将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6部门26日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

  由科技部等部门历时4年完成的这部气候评估报告,是我国编制的第一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家评估报告。除对我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外,这部评估报告还系统总结了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全面评估了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响。

  此外,评估报告还预测,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增加趋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