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暖气入网费有望跟着燃气“走” 申请报告已报省政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3:54 大河网-河南商报

  

暖气入网费有望跟着燃气“走” 申请报告已报省政府
与3500元的燃气初装费相比,每平方米需交纳80元~130元的暖气入网费更能引起市民关注。

  昨日,记者从郑州市物价局获悉,水、电、气、暖初装费和入网费有望跟着燃气“走”,变换成城建配套费。

  [动态]

  暖气入网费跟着燃气“走”

  昨日,记者从郑州市物价局了解到,对于老百姓比较关心的水、电、气、暖初次费用收取,郑州市正在向省政府申请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收取方式,即将现在的入网费、初装费等变换成城建配套费。

  目前,郑州市的申请报告已经上报到省政府,等待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旦审议通过,郑州市很快就会进行相关的转换。

  尽管该转换只改变了费用收取方式,对市民而言,今后水、电、气、暖初次费用收取的标准可能会有所降低。

  [现状]

  最高收费是政府定价两倍多

  相关人士透露,郑州的房地产市场,凡是新建的“双气”小区,除房价之外,都要加收每平方米120元的暖气入网费,如果是高层建筑或者采用地暖,每平方米费用将达130元。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表示,独立出来的这部分费用,要在付首期款或者提现房的时候,一次性全部交纳。

  建设西路某楼盘置业顾问邬红艳说:“每平方米120元的暖气入网费是郑州市的统一标准,钱都要交给热力公司,我们只是代收。”

  开发商根据设计图纸盖房、铺设管道都是总体规划,不能专门为某几户进行修改,只要把管道铺设到屋内,就要掏暖气入网费。

  “我们的房子采暖是一户一表,你可以不使用暖气,但是暖气入网费一定要掏。”邬红艳说。

  那么暖气入网费政府是怎么规定的呢?

  根据郑州市政府郑价综[2001]21号文件规定,居民采暖主干网的入网费为每平方米55元;若进行二次运营,每平方米还需交纳二次网配套费17元以及每平方米0.75元的设计费、0.25元的审图费、2元的验收并网费。且这些费用均为一次性收取。对这些费用的收取,郑州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所谓主干网,是指供热部门铺设在街道下面,到达各小区附近的通暖管道,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大粗管子。这部分费用收取的标准是每平方米55元,是政府定价的主要部分,要上交财政部门。

  而相关的二次网配套、设计、审图、验收并网,则需房产开发商自行完成,与供热部门关系不大。因此政府只规定了相关费用的收取标准,所收取的费用由房产开发商自行支配。

  [争议]

  入网费被指霸王条款

  因为安装有暖气管线,便收取“暖气初装费”,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的眼中,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这绝对是霸王条款!”郑州鑫苑名家的业主王先生说,“暖气初装费不应该由业主出。”

  王先生表示,所谓的暖气初装费应该计算到配套设施费里,“房价中就应该包括暖气初装费,不能单列出来再收费。房价中包含开发商的成本,既然排水管线都记录在成本中,那也应该包括暖气管线的费用,另外收取没有道理,开发商有转嫁负担的嫌疑。”

  王先生还认为,作为热力公司,其公共服务企业的性质也不应该收取初装费。“自来水公司还不加收初装费呢,他们也没有说自己活不下去啊。”

  “我的房子是116平方米,当时均价为每平方米2900元。三十多万的房子,光暖气、燃气初装费就要一万多元。希望政府能把收费的环节说清楚,我们交钱也交的明白。”王先生说。

  “暖气初装费不交不行,家里老人、孩子都在,冬天没暖气过不了。”25号楼业主陈华无奈地说:“我感觉收费不合理,但是为了他们,该花的钱也要花。”

  [提醒]

  费用过高可能有猫儿腻

  那么政府定价和实际价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郑州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各小区出现收费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是否需要建设二次加压中转站。如果小区距离热源距离较近,热源压力足够便无须建中转站,相对来说,开发商投入的成本较少,收取的费用也就会低一些;而小区一旦要建中转站,其费用也就相对较高,这就是各小区采暖入网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

  针对部分小区的高价初装费,该负责人说,可能是有猫儿腻,他还提醒市民,市民交纳采暖入网费,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票时,需将主干网入网费与二次网配套等费用分开,第二部分费用是开发商自己收取的。对于这部分费用,小区业主在入住后,有权要求开发商将建设二次网配套设施的成本公示,多退少补。

  ■商报记者胡巨阳陈清利实习生王祺锐

  商报记者程实/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