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走进“平民英雄”时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3:58 大河网-河南日报 | ||||||||||
这是在2006年之前从未有过的景象。 2006年,从省到市再到县,甚至一个小小的居民社区都开始评选“感动人物”,这些入选者不是光芒四射的精英、楷模,而是在平凡生活中书写着精彩人生的小人物。 2006年,“平民英雄”开始像火山一样集中爆发。车祸中勇敢救人的大学生、身残志坚的好青年、倾尽家产助养孤儿及贫困生的普通农民等,在“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时代注解下,一大群蕴藏于民间的“平民英雄”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用他们毫不张扬的品格默默地影响并激励着社会和公众,用他们这一群体的力量彰显着时代的诉求。 正如网友们所评论的:他们的故事教育、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每个人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县级市评选“感动人物” 临近年终,沁阳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高原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他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感动沁阳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进行总结和汇报。 “这十大新闻人物马上就要出结果了。”高原说,今年3月份,在沁阳市委的指导下,由宣传部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感动沁阳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 谈起这次评选的初衷,沁阳市委副书记薛勇说,今年以来,一大批与时俱进、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其强烈的时代精神、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深深感动和影响着广大民众。正是由于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用自己高尚的品质影响和感动着周围的人们,才促进了沁阳市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 “没有任何门槛,这次评选的对象主要是普通群众。”高原说,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现(退)役军人、公务员、企业家、新闻工作者、普通市民、下岗职工、在校学生、外来(出)务工人员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士均可参加评选,并且不受年龄、性别、职业等限制。 “没想到活动如此火爆,很多人来询问和推荐心目中的感动人物,甚至一个村就推荐了5个孝顺媳妇!”沁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安国作为直接负责人参与了此次评选活动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这次群众推选出来的感动人物主要是来自爱岗敬业标兵、见义勇为楷模、扶危济困典范、尊老爱幼榜样、邻里和睦表率等领域,组委会根据群众的推选,确定了20个候选人。 从5月份开始,沁阳市确定的20名“感动沁阳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开始陆续在当地媒体刊播展示,接受公众的投票。 从公示的候选人中,可以看出群众的感动取向。热心公益事业,身患绝症仍坚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老年宣传队员李自强;为村里“讨”来几百万元公益事业经费的山村支书张跃进;结婚36年从未和老人拌过一句嘴的孝贤媳妇任桂芳;先后捐资数百万元建学校、敬老院的沁阳籍企业家焦善炎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都进入了推荐名单。 “很多人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后都十分感动,都说想不到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好的典型!”12月19日,高原告诉记者,组委会将根据最终确定的“十大新闻人物”的感人故事,制作成宣传板,在市区主要路段、各乡镇巡回展出。与此同时,还要举行电视颁奖仪式,对“十大新闻人物”进行表彰。 沁阳市委书记史全新告诉记者,“感动沁阳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目的在于彰显时代精神,解读人间真情,弘扬社会正气,鼓舞和激励全市人民积极投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沁阳。 “感动人物”评选成风潮 在“感动沁阳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紧张忙碌的时候,南阳、驻马店、商丘、灵宝等地的评选活动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2006年10月11日,商丘市委宣传部全面启动2006年度“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记者从该市了解到,此次评选的候选人不仅限于商丘籍,凡对商丘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均在评选范围之内,只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某些领域或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在群众中具有较大影响,就有可能当选。 与沁阳、商丘的活动略有不同,南阳市的评选侧重于慈善和爱心。2006年下半年,南阳市慈善总会和当地媒体联手举办了一次“感动南阳十大慈善企业、十大爱心人士”评选活动。 而在灵宝市,同样的评选出现在教育界。2006年6月11日起,首届“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拉开帷幕,评选以该市各个学校逐级推荐为主,同时辅以个人自荐与社会推荐。评选活动得到了该市教育系统员工的大力支持,场面热烈火爆。 更有意思的是,焦作市的一个小小居民社区也在评选风潮的影响下,尝试着“感动人物”评选。2006年1月16日,焦作市解放区七百间街道办事处陶瓷路社区通过楼院居民推荐、居民代表投票,评选出了“感动社区十大人物”。 陶瓷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程爱国向记者介绍,该社区有8000多口人,其中下岗职工居多,社区比较贫困。怎样把下岗工人凝聚到社区建设当中?该社区通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救助社区困难户等形式凝聚人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热衷于社区建设的积极分子。“我们社区发生了许多让人感动的事情。为让广大居民更好地学习身边人,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我们开展了此次活动。” 感动中原人物评选同样也在火热进行中。 2006年9月9日上午,200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感动,更要行动!在启动仪式上,2005年两名“感动中国”的小伙子魏青刚、洪战辉接过聘书,担当起了这次活动的形象大使,他们将分赴安阳、洛阳、新乡等6市举办宣传推广活动。 “因为有了他们的故事,公众的心灵被一次次打动;因为有了他们,公众的世界被一次次照亮。”这是央视在2003年举行首届“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时的宣传词。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几句话开启了全国评选“感动人物”的风潮。在随后的几年中,全国有超过70家的各地媒体加入了“感动中国”媒体联盟,还有相当多的地方以此为主题举办评选活动,如“感动中原”、“感动浙江”、“感动福建”等,在网上搜索一下,有不计其数的“感动人物”网页出现。 进入2006年,“感动人物”评选已在中原大地形成风潮。 今年是谁感动了我们 无论各地的“感动人物”评选活动多么红火,大家更为关注的是这些“感动人物”背后的感动元素。 2006年2月27日,经过读者投票和专家评审,驻马店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感动天中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揭晓,随之结果被公布:一心为民解忧的信访局长马世发、“军中好妈妈”吴秀珍、演绎人间至爱真情的盛新政夫妇、勇斗劫匪的好“的哥”刘百龙、河南在外务工人员的新形象张全收、独臂少年乒乓球冠军胡二广、鞠躬尽瘁为天中的苗业民、当代妻子的楷模盛秀芝、让流浪者有“家”可归的余德河夫妇、蜘蛛山上育林人柯洪超。 这是一份“陌生的清单”,上面获奖的人物并不为众人所知,但是一旦深入到每一个人物的世界里,感动就会油然而生。 今年61岁的吴秀珍是确山县人。41年前,山村女教师吴秀珍带领着孩子们捡石头,她要自己动手建学校盖教室。当地驻军官兵听说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月后,三间教室建好了。没桌椅,官兵们把办公桌椅腾出来;缺笔本,战士们用津贴费买回来。从此,吴秀珍与军营结下了不了情。“八一”她给战士送西瓜,春节她为战士包饺子,平时她为战士缝衣拆被,难时她为战士排忧解愁。 1997年,还是民办教师的吴秀珍,工资少得可怜,一家人的生活相当艰苦。然而,为了给战士们缝补衣服,她和丈夫东拼西凑,买了一台缝纫机,随时为战士缝补衣服。为了还清买缝纫机的借款,吴秀珍一家人硬是一年没吃过一顿肉,没添过一件衣服。 前年除夕,一场大雪封住了山路,想到军营的子弟兵,吴秀珍不顾天冷路滑,让二儿子骑摩托车带着她,为战士们送饺子。伴着阵阵鞭炮声,吴秀珍在军营与战士们度过第24个除夕之夜。 不仅吴秀珍如此令人感动,所有入选的人物都有着令人无法抑制的感动冲动。他们被评选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冠以“平民英雄”的头衔。虽然每个人的故事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靠持之以恒的爱心或者公益奉献入选。 而在沁阳、商丘、南阳等地的评选结果中,我们看到了更多陌生的名字,他们不是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精英、楷模,而是毫不张扬的民间小人物,他们大多以事迹感人、人格高大成为感动别人的主要原因。 越是“平民英雄”越感人 “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滴水就能滋润心田,扶一把就能迈过一道坎,一句暖心的话可能就是一个新的起点。真诚帮助他人的人一定是有爱心的人。人们会永远铭记那些爱心人士。”南阳日报社一位亲历“感动南阳十大慈善企业、十大爱心人士”评选的记者说,活动开始后,报社的两部热线电话始终热得烫手,一位又一位读者在电话中动情地讲述着催人泪下的往事,以推荐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虽然,那些名字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知道,但是,他们的行为足以打动人们的心扉。 2006年12月,本报“焦点网谈”开始在网上收集感动中国的河南人专题,短短时间内就有数百网友列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感动人物;12月12日,“焦点网谈”隆重推出遴选出的33名候选人。其实早在11月份,央视“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尚未启动,河南的网友已按捺不住心情,开始自发在网上论坛推荐自己心目中的候选人。 在这份沉甸甸的候选榜名单上,可以看到一大群平凡百姓的名字:为救患白血病的男友坚持每天收废品卖钱的郑州轻工业学院大四女生于宝明;当校舍因暴风雨倒塌时,卖掉自家的粮食、木材筹办家庭学校的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教师王升英;首创“口诀日语教学法”的打工仔王增强;倾尽家产助养孤儿及贫困生的农民牛志远等。 但是,这份33人的名单并没有涵盖众多网友的期待,还有不少令人感动的人物没有被展示出来。其中,一位网友就列出了一位没有入榜的“感动人物”——陈春伟。他是新蔡县顿岗乡吴湾村人,从小因病残疾,20岁的他身高不到1米。今年11月23日,在深圳,陈春伟将乞讨来的100元钱捐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病人,义举令深圳整座城市为之动容。而在老家,他还有一个身患疾病的弟弟,全家6口人住在两间将近20年的土坯房里。而像陈春伟这样被很多人惦记的人物还有很多。 “无论评选有多少,人们还是能列举出自己心目中的感动人物,这表达了这个时代的诉求。”12月21日,郑州交通学院宣传处负责人杨行纬告诉记者,他最近一直在关注全国和全省关于“感动人物”的评选,他发现,哪怕是在一个小县城举行的评选,大家所选出来的人物都有足够的理由让大家感动。在这些评选中,很多默默无闻的人浮现出来,成为大家关注和学习的对象。 杨行纬认为,这说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并不缺乏“英雄”的时代,而且大家的选择取向表明,越是普通的百姓,越有感人的因素,只有人打动了人,才是真正的感动,这才能显现出人性光辉的伟大之处。 从“感动人物”到“平民英雄” 张荣锁、任长霞、李学生、洪战辉、魏青刚、张尚昀…… 可能大部分人都记得,这些名字在2006年之前集中迸发出来,作为河南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他们以无可复制的个人品质打动了全国公众的心灵,表现了河南的刚性和勇气,成为河南人的骄傲。 2006年1月15日,应该是河南人的一个节日。就在这一天,中央电视台评出了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其中魏青刚、洪战辉双双入选,河南成为入选感动中国人物最多的省份,开此项评选历届之先河。 事实上,从2003年央视推出首届“感动中国2002年十大年度人物”的时候,就一直有河南人的身影出现。 “感动中国2002年十大年度人物”——被誉为“太行赤子”、“当代愚公”的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张荣锁;“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以70多岁高龄,一直在民间从事艾滋病防治和救助艾滋孤儿工作,用自己的力量推动这项重要事业的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高耀洁;“感动中国2004年十大年度人物”——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长任长霞;“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河南人”——在青岛三次下海救人的魏青刚、带着捡来的妹妹艰辛求学的洪战辉。 2006年,感动还在继续,但是主体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无论是任长霞、李学生还是洪战辉、魏青刚,他们的事迹在被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全国妇孺皆知的英雄,感动也随之被扩大,成为公众心目中的学习标杆。而2006年我省各地评选的“感动人物”,则是遍布于群众中间的普通群体。 经过两个多月的非凡经历,郑州交通学院汽车电子工程系大二学生叶,正在逐渐恢复平静的学习生活,在此前他经历了一场“明星”般的事件。 2006年10月7日下午,在返校途中,他乘坐的客车栽进路旁3米多深的污水沟内,20多名乘客危在旦夕。他侥幸从车后窗爬出后,往返多次,将十余名乘客从车内拉出,然后悄悄离去。当获救乘客找到学校送上2000元钱表示感谢时,他三番推辞。推辞不掉,他又当场表示捐给贫困生。叶英勇救人,又不事张扬甘当无名英雄的行为迅速感染了大家。很多网友纷纷发帖称赞。一名网友发帖说:“看到叶的事迹报道后,我很感动。英雄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我猜想这肯定与他平时的修养和素质有关。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发扬。” 正在举行的“2006感动中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叶也被列为候选人之一。但是,作为学生的他还是和过去一样,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起,平静地学习着、生活着。 叶是这样,身残志坚的当代张海迪——陈磊也是这样,打工救母的白血病少年陈辉同样如此,他们都曾有过感人肺腑的行为和品质,但是,在公众敬佩、感动的眼光中,他们又悄悄返回到广大群众中间,回到你我的身边。 期待更多“平民英雄” “每年的‘感动中国’我都要看,每年看我都要落泪。”12月21日,一位河南网友在自己的博客里写到:是的,我被这些河南人感动了。其实,感动中国的很多人做的都是些平凡的事,只是他们坚持了。 “我敬佩那些感动中国的人们,但是我更感动那些小人物。”郑州交通学院宣传部负责人杨行纬说,2006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人们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身边的普通人,发现平凡人身上发生的事常常更让人感动。 一位网友看了诸多“平民英雄”的事迹之后,更是有了自己的期待:“我不会去想有一天我能感动中国,但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没有任何掌声,没有关注的目光,哪怕感动的只是自己……相信每个人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他们的故事教育、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传承着优良道德,他们是世间最可爱的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网上,有网友这样评论在2006年出现的这个群体:“他们不是光芒四射的个人英雄和精神楷模,而是在平凡的世界中书写着精彩的人生,滋生伟大人格的小人物,千千万万个知名与不知名的足以感动中国的小人物。” 著名时评家肖杨说,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固然需要宏伟的叙事,需要英雄,需要名人名家,需要适当的“仰视”,可我们这伟大的时代同时也是平民大唱主角的时代,而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对他们身边发生的真实而生动的小事件、小人物,因为距离更近,看得也更真切,同时也更加敏感与在意。因此,这类让我们可以轻松“平视”甚至“俯视”的“真情故事”,因为自有它独特性而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价值。③3 (题图:考上北大的孤儿仲书芬抱着牛志远老人依依不舍)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尹海涛 图①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第一小学的河南籍教师李峰(左三)和自己的学生们在一起。 本报记者张鲜明李建峰摄图②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女记者”的曹爱文。 图③以奉献为荣的金牌矿工吴如。 谢延信,以其崇高的道德境界,揭示了做人的真谛 正阳县57岁的王叶赶到郑州交通学院,当面感谢救命恩人叶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