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社论:06年民意评价偏低 改革模式待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9:18 金羊网-新快报

  ■杨耕身

  日前出版的《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其中,“社会保障”取代“下岗就业”问题,成为2006年城市居民关注的首要社会问题,成为影响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像蓝皮书主编李培林所说,“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目前发展和改革的普惠性要小得多了,有一部分困难群体的生活在下降,所以这方面要给予高度关注。”蓝皮书呈现的是改革以来社会的现实图景,所提出的,则是继续改革所必须建立的合理性基础与动力因素,这就是民意的认同。

  在这方面,蓝皮书的合作者零点咨询研究集团董事长袁岳也明确指出:与往年相比,老百姓对2006年的总体评价处于一个低水平。

  当百姓对于改革的总体评价滑向低水平,当一些民生之困已然纠结成为不能不面对的社会问题,当我们在猛然间惊觉自己已然站立在一种断裂之上,置身于迷思之中,一个改革如何才能获取更大的民意支持的问题,就这样被提了出来。所谓“犹如锥之处囊中,锋芒毕露”,这包括:改革如何使更大多数人受益?如何让更大多数人分享发展成果?如何建立更加均衡公平的利益分配与博弈机制?如何不再仅仅让普通民众承担改革的代价和成本?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永远比回避或者破坏显得积极。因此我们必须警惕一种以反思改革而否认改革的悲观论调,务须更加敏感地认识到,当一些问题开始以各种方式凸显的时候,至少表明改革至今,有一种共识正在逐步达成———比如扭转改革中的利益失衡,迈向利益分享式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建立民众参与式的改革模式,改革的规范化与法治化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而不仅仅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能够站立在这样一种共识之上,能够以更大智慧与能力来破解改革之困,使改革真正建立起利益凝结机制,获取更大民意支持,则我们可以更乐观地预期一个宏伟的中国社会图卷。

  我们愿意将即将过去的2006年视为一个“节点”,不仅因为此前改革所引起的争议与讨论,更因为我们开始将和谐社会作为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我们固然无法用一堆空洞概念来应对蓝皮书里真实的民生之艰,但当继续改革的目标已经破题,那我们就期待以务实而审慎的努力来逐步推进。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