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战略大调整下活广东职教这盘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9:38 南方日报

  人力核变·纵深剖析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

  不少有识之士都看到,办好职业技术教育起码能给广东带来三大好处:一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二能提升珠三角经济发展后劲;三能保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的强劲势

头。

  但目前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地区结构不平衡”——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缺乏生源,另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家子弟求学无门,导致要人才的就缺人才,想脱贫的就脱贫无望,形成了职教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恶性循环。

  因此,省委、省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划当中,提出的最关键一步之一,就是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根据我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财力状况的差异,分类制订不同的发展规划、战略和思路,力促我省职教又好又快发展。

  危局

  对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当招商引资的重点从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主要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时,没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意味着失去了竞争力,乃至生命力。

  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没有受过任何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难以适应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难承载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发展重担。

  珠三角地区

  不发展职教就失去竞争力

  去年,在本田汽车零配件制造公司波箱项目落户之前,本田董事兵后笃芳就“偷偷”到南海职教集团的龙头——南海信息技术学校“私访”;与此同时,远赴日本的广东顺德经贸招商团万万没有料到,日本的汽配巨头谈判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你们能为我们提供合格的产业工人吗?”

  “这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职业技术教育是我们保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佛山市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随着生产要素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令珠三角的外源经济失去了昔日的比较优势。不仅大量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而且当招商引资的重点从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时,大家发现我们出现了“技工荒”,即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

  而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溯源根本,就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发达”。

  据了解,以往珠三角地区公办中职学校为当地政府所办,只面向当地生源招生。但由于珠三角地区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因此,面对这些充足的“教育质量好的职教学位”,生源就显得相当有限,有的好学校甚至规模越办越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远远未能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把螺丝刀,德国生产要赚10元钱,中国生产只赚1元钱,其中起决定因素的就是产业工人的素质。而产业工人的素质就是取决于职业教育的发达程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智说,“因此,不发展职业教育,就会失去竞争力,乃至生命力。”

  欠发达地区

  大力发展职教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在广东,尽管城镇化快速发展,但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问题仍然突出。据统计,全省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约还有500万至700万之多,但由于近八成的劳动力没有受过任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素质明显偏低,因此难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更难适应推进城镇化、发展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无论是让农村人口进城,还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才能获得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

  但与此矛盾的是,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办中职学校学位不足,因缺少产业的依托和投入不足,相当部分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质量偏低、学费不便宜,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生不能升上或不愿升上本地特别是一些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农家子弟求学无门,劳动力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解局

  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共识时,就要寻求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双赢之路,这就需要战略性结构调整。

  珠三角要进一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全省招生,特别是要创造条件招收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就读;欠发达地区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财力的实际,在地级市重点办好若干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做到“盘活存量,做新增量,借力发展”。

  珠三角地区

  打造职业技术教育核心地带

  德国、日本等世界制造业强国成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地区,必然要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地区。

  据介绍,办好职业技术教育需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高投入,因职业技术教育是实业教育,需要较多的实验设备、操作设备,投入往往比办普通高中要大得多;二是要有好的产业支撑,因只有产业集群和众多的企业才能提供好的实习场所,也只有以此依托,学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出实用型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从这个层面上看,珠三角地区具备这样的办学优势。”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同时,珠三角地区也对技能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珠三角地区要做大做强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扩大招生,集中办规模性的职业技术教育群,打造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地带。”

  据悉,有条件的地方将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或职业教育集团,扩大招收本省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其中,每年从东西两翼、北部山区招收5万名以上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取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并结合减免学费、政府补助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当地企业优先输送技能型实用技术工人。

  欠发达地区

  有条件的县集中力量办好1所中职学校

  据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当地产业水平也不具备办好大规模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支持力量,实践已经证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困难重重。“但并不意味着就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放弃职业技术教育这一阵地。”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表示,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也要做大做强职业技术教育才有可能保持发展的强劲势头。“当中的‘做大做强’并非盲目‘撒网’,而是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布局动向等,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地办学。”

  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全省要优化重组东西两翼和山区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而各地市也要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投入,集中力量在地级市的市区办好若干所职业技术学校,有条件的县(市)要整合当地职业技术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或技工学校。

  此外,全省将推进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联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为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分校,做到招生计划统一、课程设置和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实训实习组织统一、师资培养培训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运行。

  本报记者谢苗枫

  各地摩拳擦掌把握职教春天

  东莞

  财政贴息引导民间资金投入职教

  据统计,2006年东莞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5所,其中中专学校4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高中20所,另有8所普通中学附设了职业高中班,中职教育在校生32000多人。其中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重点9所,省级重点2所。重点中职学校在校生2万多人,占整个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的66.7%。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东莞整体的职业教育规模偏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东莞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此,东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将借省委、省政府出台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良机,不仅继续探索工读结合办学模式,扩大招生,还将优化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制定校企合作的保障措施、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特别地,为了资助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东莞将设立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基金,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建立“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学校还本”的机制,希望通过政府少量贴息投入,以引导更多民间资金投入职业教育;对那些办学条件优良、社会公信度高的民办职业院校,政府拟给予简化办学用地审批手续、适当放宽银行贷款额度、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支持。

  此外,东莞市教育局还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职业院校实行“一校多制”,如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一校两制、分类收费等形式,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发展。

  欧雅琴

  梅州

  力争明年办成5至6所国家重点中职

  据了解,在梅州,“重高教、轻职教”、“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初中生毕业后都不愿意就读职业学校,其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家庭经济状况,而是一心要读大学。为此,梅州出台了《梅州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以市职业学校为试点抓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办学体制创新的实验,出版了《蓬勃发展的梅州职业教育》画册,逐步转变“重普高、轻职高,重知识、轻技术”的观念。

  “观念以外,更要寻求自身的发展。”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介绍,梅州市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不仅鼓励学校到东莞、深圳、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逐步实现就业,还通过“订单培训”模式,与珠三角的企业挂钩培训。比如在兴宁推行的工学结合模式,学生在兴宁学习一年半,然后到珠三角地区企业实习一年半,实习期间每月可拿1000多元工资,实习期满后就在该企业就业。由此实现了职教的良性运作平台,使梅州的职业教育走上轨道化发展。

  “没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农村脱贫致富之路就难以走好。”刘日知表示,全省召开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后,梅州马上进行了部署,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按照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城乡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网络,抓好重点职校和示范性职校建设,以现有的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5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为龙头,通过规划、合并、改造、升级等手段,扩大办学和招生规模,力争至2007年办成5至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办好1至2所省级重点职校的目标,实现职教与普高规模大体相当,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翟永鸣凌峰肖伟光

  清远

  75%专业涵盖十大支柱产业

  “清远的职业教育,是从探索一条山区智力扶贫的道路开始的。”清远市市长陈家记介绍说,清远市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现有劳动力180万人,富余劳动力约50万人。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山区劳动力转移力度,但由于这些偏远山区的富余劳动力素质偏低,缺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他们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即使输送出去了,往往又会出现倒流。因此,清远提出了“近期抓工业,长期抓教育”的发展理念,制订了“立足山区、面向市场、服务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

  通过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目前清远全市的中职学校已有18所,在校生2.52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所,职业技术学院1所,在校生6327人。

  陈家记说,由于清远的职业教育,一头联着山区千家万户贫困家庭,而另一头面向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目前,清远市培育职教人才的方向正是牢牢瞄准百姓、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其中75%的职教专业涵盖清远十大支柱产业,实行了“订单式”培训,取得了学生、家庭、企业的共赢。据统计,仅去年全市开展劳动力转移前技能培训44324人,转移后培训37401人,培训后就业64817人。

  陈家记把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比喻为春天,而清远市正要在这样的季节蓬勃发展:要建立以高职教育为龙头、中职教育为基础,以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为中心、骨干示范职业学校为支柱,形成以市区中心区域职业学校为核心,各县(市、区)职业学校为网络,公办、民办相互融合,加快发展高、中、初几级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清远发展的新的动力和助推器,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梁有华吴铃藏颖

  惠州

  每年向山区免费招两千“技能之星”

  据了解,惠州市2001年就开始探索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各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地开展半工半读、顶岗一年预就业、校厂合一、企业冠名订单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在2006年,全市中职学生有12000多人参与了工学结合,不仅学到技术,提高了技能,而且通过学生自身的劳动获得8000多万元的收益,有效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

  随着今年全省规范半工半读试点的推行,惠州职业教育也将从职教扶贫、职教下乡、工学互动、教师培养、职教园区建设等方面推出五大计划:

  一是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积极动员公办、民办中职学校,通过免收学杂费或提供半工半读机会,重点面向山区农村招收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贫困生,将他们打造成就业有能力、创业有本领的技能之星。计划全市每年免费招收2000名技能之星,五年内培养1万名。

  二是职教下乡计划。全市每所省重点以上中职学校都与乡镇一至两所初中结成共同发展对子。

  三是工学互动计划。各职业学校聘请或邀请企业的专家深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顾问和指导作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将企业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基地,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支持,参与企业生产与服务活动。

  四是千名双师培育计划。力争在2010年前使全市“双师型”教师达到1000名。

  五是职教园区新建计划。“十一五”期间,惠州计划兴建2—3所职业院校,并重点抓好现代化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建设。

  李长虹

  图:

  随着战略大调整的开始,职教越来越受到重视。图为职教生在参加轻工比赛。

  王辉摄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是职教战略大调整的应有之义。

  王亮王辉摄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在工厂上食品加工技术课。

  王辉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