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们需要怎样的“影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9:46 东方网

  吉力马作品集《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前后,许多媒体都进入了炒作行列,可谓“满报尽带黄金甲”。在一片闹轰轰的报道和评论中,有的是对“大制作”的惊叹,有的是对“谋女郎”的评头论足,有的是对“票房”的种种猜测,有的甚至是对露胸服饰的议论……难道,低俗的视角、票房的眼光、市侩的语言、商业的炒作、盲目的迎合,这就是当代中国的电影评论?

  不,迎合和炒作决不是“影评”。文汇报12月23日在“影视”特刊中发表的《我们需要怎样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冷思考》(以下简称《冷思考》)一文,从分析《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艺术结构、视觉质量、文化含量等出发,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能推进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和提升观众欣赏水平的真正的“影评”。

  我们需要的“影评”,是体现艺术分析的“影评”。作者聂伟在《冷思考》中没有被《黄金甲》中“大制作”的宏大场面遮住睿智的双眼,而始终坚持以艺术的眼光看待作为艺术的电影。《冷思考》一针见血地指出,《黄金甲》因为复制了现代文学经典话剧《雷雨》的故事结构而具有超强的情节张力,却没有在电影叙事中发挥出场景转换的特长,导致时间叙述的混乱。这种对于艺术结构的精当分析,即使对于创作者本身也是无不补益的。

  我们需要的“影评”,是符合电影规律的“影评”。电影的“大制作”或“小制作”,仅仅是电影对于场面的表现手法而已,而不是电影艺术张力的高低标准。“小制作”中不乏有艺术的高峰,“大制作”中也会有艺术的低谷。如《冷思考》一文中列举:最让《黄金甲》导演得意的大手笔出自号称万人的金甲军团蜂拥进攻王宫的全景场面,由于一味迷信数量制胜的法宝,过分依赖罗列视觉奇观,影片反而走向了审美的反面。再加上后期制作中并不熟练的CGI技术帮倒忙,举目望去万名将士金盔金甲光灿夺目,视觉餍足之后又如同一群哗动的蝗虫密密匝匝堆成一团,就像大型运动会现场高举背景板的幕后演员。这也就是许多观众把看《黄金甲》作为看热闹而不是看艺术的一个原因。

  我们需要的“影评”,是具有文化含量的影评。张艺谋说他的这个影片是商业片,最看重的是票房,这是他的选择,他的权利。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影评”却不能是商业性的,而是应该具有文化的含量,即使它评论的对象是商业片。这在全球电影界即使是好莱坞世界中也是如此。诚如《冷思考》一文所说:众所周知,好莱坞大片制作盛行,然而最终获得成功的总是那些在商业和文化上博取微妙平衡的大片,如《拯救大兵瑞恩》和《后天》都基于对人性和人类共同命运的认识,片中俗套在所难免,却始终代表着主流的文明观念。相比而言,当前的国产大片举目都是想不完的阴谋、道不尽的情欲、如出一辙的暴力和逻辑混乱的故事,虽然垄断了市场的主流,却无法占据文化主流位置,更遑论民族文化与人文关怀。虽然有奢华的影像,却留不下感人的力量,这恐怕是目前国产大片最大的“致命伤”。

  “影评”是电影的锣鼓,锣鼓敲得好坏,关系到电影的发展。《冷思考》发人深省地提出了“我们需要怎样的''大片''”,这个锣鼓敲得好,而传媒可以从中自问一下的是:我们需要怎样的“影评”?


作者:吉力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