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学术刊物“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11:36 南方网

  学术自由的气氛如何,在看似“小事”的事情上也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在中国,很多学术期刊的投稿须知要求:“本刊只接受打印稿,一律(或者原则上)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来稿须提交打印件一份和软盘稿件一份。”

  众所周知,即使是一篇2万字的文章,按大多数期刊要求的“用A4纸5号字打印”,

也不会超过20页,按现在的市场价,如果是杂志社办公设备打印,成本不会超过2元,1万字内的稿件,打印费不会超过1元,这对一家期刊而言不是什么经济负担。但邮寄软盘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在大多数国外期刊“原则上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的学术期刊会这么无理地要求作者不使用电子邮件投稿呢?原因大家心照不宣,也是人人皆知:一是他们不担心稿源,在需要找关系、交版面费发稿的现状下,他们不担心稿源,而不接受电子稿件,可以减少编辑的工作量;也正因为不愁稿源,他们也不在乎给作者投稿带来的麻烦。

  这是一种处于垄断地位者的傲慢。当今学术期刊的脸色,与改革开放前,某些掌握着物资供应大权的公社售货员小姐的骄横与霸道何其相似!这种傲慢的背后,是对作者和学术成果的轻视和无知。而在另一方面,编辑部和编辑的邮箱对关系户和权贵是开放的,就像当年在供销社,多少女售货员为了永远当售货员甚至出卖了自己的尊严。君不见,学术刊物对学术领导和行政领导的稿件大都是来者不拒,甚至经常约稿的。

  过去同样是傲慢者的报纸和非学术刊物,已经大都“原则上只接受电子文本”了,特别是报纸的编辑,他们在忙着联络有水平的写手,在日日夜夜筹划稿件来源,甚至频频通过网络公布自己的邮箱征集稿件。看来,出卖自己尊严的售货员不是天生就这么傲慢与下贱兼备,只是因为体制把他们惯坏了。

  不可否认,在众多的“公社售货员”中,也有少数具有良知的刊物和编辑,如《法学》杂志的王申先生,笔者与他素不相识,我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他稿件,他对稿件作字斟句酌的修改。还有不少刊物如《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国改革》、《法学论坛》、《新疆社会科学》等期刊的编辑也是如此,他们对作者和稿件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当今学术刊物整体败坏的背景下,尤其值得人敬佩,可是,这样的刊物和编辑,在中国实在太少。“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反映的是中国学术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反映的是一大批学者在腐朽的学术体制下,饱受凌辱和尊严尽失的现状。通过它,我们看到的是学者,特别是在人格上一样平等的不知名学者在向学术道路前进的过程中的忍受与无奈。学者本应学术自由、人格独立,却在一件形式上的小事上,不得不低头屈就,更不用说会傲视权势,为正义呼号了。

  为此,我向那些不在乎发表的民间学者和网络学者致敬,向那些平等对待作者和尊重作者的刊物和编辑致敬,也向所有学人呼吁:坚决抵制那些“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的刊物和编辑。学术平等,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