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世相深看:“没有帮助”的信访尴尬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15: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唐钧

  2007年的《社会蓝皮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组耐人寻味的关于中国人“社会支持网络”的调查数字:中国的老百姓在遇到困难时,会向谁寻求并且能够获得帮助?支持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家庭”、“家族、宗族”、“私人关系网”,支持度分别为87.3%、63.8%、55.5%;而为政府所看重的信访部门,却有78.8%受访者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其“支持度”

仅为4.2%。

  按社会学理论的解释,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关系网络自古以来就是“圈子型”的,第一个圈子是“家庭”,外面第二个圈子是“家族”,再向外的一个圈子是“朋友”,这种一个圈子套着一个圈子的格局,用学术语言来说,叫做“差序格局”。有趣的是,以上的调查结论再次证实了这一点,而且“家庭”—“家族、宗族”—“私人关系网”的排序,与上个世纪初社会学家的调查结论几乎一模一样。

  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还有一个传统,就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和“官家”打交道的。对于政治权力,老百姓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看起来,这种很不现代的传统如今仍然保持下来了。据说外国人常常会对公务员发出这样的抱怨:“我是纳税人(言下之意是“你是我养活的”),你就得为我办事。”要是在中国有人这样说,从当事人到旁观者,可能无一不认为这个人的脑子进了水。

  这两个传统,可能就决定了老百姓遇到困难时,一定会走“私人”路线,而不会去寻求“公家”的帮助。

  于是,信访部门的尴尬局面就基本形成了。久而久之,地方上的信访人员,也已经忘了自己的职责是要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搭建传递信息的桥梁。通常给人的印象有二,一是“挡”,不管是“硬挡”还是“软挡”,反正挡住了“不麻烦领导”就是胜利;二是“拖”,或曰“踢皮球”,信访文件一级一级递上去,再一级一级传下来,经年累月,似乎就是要拖到上访者彻底“没脾气”。更有甚者,便是一听有人上访便勃然大怒,将上访者的行为判为“给地方抹黑”,打击报复,无所不及。

  于是,必须上访解决问题的人便要盼着“包青天”再世,近年来也的确出了几位。但是,在“行内”则被视为异端,要为民作主也实属不易。

  如此这般,老百姓也就怵了,还是恪守祖训吧———“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遇到困难,一个圈子、一个圈子地由里往外求助,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求助于“官家”的。要打官司?更不值当,老百姓哪里有那么多钱来折腾。

  于是,法治社会的制度设计似乎离现实还很遥远。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