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热点关注交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0:00 东南早报

  □声音

  ★惠安代表团:撤除惠安曾厝、锦厝收费站

  惠安的曾厝、锦厝两个通行费征收站分别设于县道308(惠崇公路)和县道307(杏秀公路),收费时间已长达12年之久。随着惠安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洛秀组团开发,崇

武滨海旅游区、惠东工业园区、秀涂港与斗尾港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两个收费站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收费站存在的弊端已日益显现,投资客商及群众反映强烈,要求撤除收费站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在惠安主干道上的两个通行费征收站,实质上已经成了让投资者和群众出行望而却步的“关卡”,也是惠安经济协调发展的“拦路虎”。随着惠安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四通八达,依靠收费还贷的实际作用越来越小,撤除两个收费站迫在眉睫和势在必行。

  因此,建议尽快撤除惠安两个收费站,提升惠安发展形象和“还路于民”,促进经济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政协委员郑云梅:改造出入城关键节点

  由于当初泉州的城市道路交通缺少总体规划,路、桥建设时大都是独自规划设计,缺乏总体配套和协调,不考虑通达性,造成出入泉州中心城区的泉州大桥、顺济新桥、笋江大桥与两端道路衔接极不合理,影响进出泉州城南大门和过境车辆通往西南方向的快速通行。如泉秀街—温陵路交岔口,顺济新桥(江滨路—土地后—堤后路)等,通行能力差,既影响进出城道路畅通,又影响城市形象。

  这些出入城关键节点急需改造。同时,要进一步挖掘道路潜力,实行向空中、路面和地下并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此外,要打通断头路,合理渠化交岔路口,拓宽交岔路口进口道车道数,疏通瓶颈口、瓶颈路;根据交通实际情况,适时实施过境绕城制、分号通行制、错峰出行制、停车分费制。在交通流量饱和的路口、路段,建设地下过街通道或天桥;在机非不分离的道路上,退绿还路,增设非机动车道,还路于交通,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

  ★政协委员何长龙:实行错时上班

  在泉州市区实行错时上班,通过工作时间的错位运行,获得疏解交通拥堵的可能空间。既能削去客运高峰,又能降低车辆占路量,均衡客流和车辆的出行时间,使有限的道路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此外,可以通过行政或经济手段适当控制市中心私家车的增长速度以及外地车、货车在中心市区的行驶,中心市区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早报记者黄祖祥谢伟端)相关链接 □举措 “上天入地”打通“断头路”

  交警部门对交通问题专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一是在主要路口路段建设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让行人、非机动车由天桥或地下通道过街。

  考虑地点:温陵路与宝洲街、泉秀街、涂门街、九一街、湖心街、氵祭支路的6个交岔路口。其中,温陵路与九一街、涂门街、泉秀街、宝洲街交岔路口,交通流量相当大,分别为每天69531、67859、57376、61149标准车。

  二是应该进一步优化泉州市区的路网结构。南拓田安南路与江滨路连接;北拓新华北路与普贤路交接;东拓普贤路并进行加宽改造、完善道路功能,作为省道307线连通洛江区的过境通道;打通东街的公界巷和金池路、津淮街北侧的津坂路、涂门街的羊公巷等断头路,完善市区支路功能,减少中心市区的交通压力。

  三是改善市区部分路口路段。适当拆除部分影响交通的绿化带,加长刺桐东路在泉秀街、津淮街、丰泽街和湖心街的左转弯待行区长度至100米和渐变道20米,减少对正常行驶的车辆造成影响。

  四是加快市区内环路的改造建设力度。内环路出入市区的交岔路口应进行进口道拓宽,加大进口道的力度。2007年春节即将来临,建议内环路的改造建设应在春节后进行施工,以确保春运期间道路的通行顺畅。

  □调查

  等公交车,你究竟有多少耐心

  泉州公交问题一直是市民反映强烈的长期关注问题之一。正逢我市“两会”召开,泉州沃尔德调查研究机构与东南早报配合开展了“泉州公交车问卷调查”。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公交问题中服务态度、等坐公交车、公交形象等尤其突出。

  在关于“您等坐公交车最长需要多少分钟”的填答上,最短的等了5分钟,最长的等了102分钟。其中,等待一个小时以上的占6.8%,等待30分钟以上的占47.9%,等待20分钟以上的占68.9%,平均每人最长等待27.02分钟———市民对长时间的等待反应最强烈,这也是某些市民选择骑摩托车、打的和骑自行车。这样又导致了原本已经狭窄的路面更加拥挤,造成了交通恶性循环。(早报记者黄祖祥谢伟端)V V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