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南新农村建设风正帆扬(今日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0:07 人民网-华南新闻

  

海南新农村建设风正帆扬(今日关注)
海南香蕉喜获丰收

  黄一鸣 摄日前,一个20多人组成的“旅游团”来到海南三亚市天涯镇文门村,参加一次特殊的新农村生态游,村民们以黎族特有的方式迎接首批旅游团。

  文门村村史悠久,民俗风情淳朴,蕴含着厚重的天涯文化。村中家家户户发展庭院

生态经济,兰花圃、槟榔园、果林簇拥,绿荫幽幽,安宁恬静。家家庭院都有一条幽静的小石路连接起来,邻居串门犹如在天然生态园林里散步。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外地游客。

  据统计,自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来自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国内北京、黑龙江、广东、广西等省区市的900多个参观旅游团队、6万多名游客参观了文明生态村。海南文明生态村旅游为海南旅游增添了新的元素。

  “我们的家像公园”

  “我们的家像公园!”这是海南农民的真实感受。

  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介绍,海南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基本内容就是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单位,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引导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进琼海市的双举岭村,环村大道两旁有凉亭,有假山,有池塘,有休闲小区,鲜花也惹人醉,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双举岭田洋,250亩的冬季青皮冬瓜长势喜人,田里是林立的瓜架,瓜架上挂着刚长成的淡青色小冬瓜。在田里忙活的农民脸上满是喜悦。村长吴达彦介绍,双举岭是琼海有名的青皮冬瓜示范区,每年10月种下,来年2月即可上市。每年仅青皮冬瓜一项,带给每户农民的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

  琼海市阳江镇边沟村农民利用科技发展“槟榔种养+加工+运销”,胡椒年产值10多万元,槟榔每年为村里增加收入1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万元。人称“科技公”的边沟村农民农艺师龚成太说,文明生态村建设带领农民吃生态饭、走致富路,这路子走对了。

  今年以来,海南各市县在新一轮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把联片创建当成重点,先规划后实施。侨乡文昌、琼海率先启动了白鹭湖38村联创文明生态村片区、万泉河文明生态村长廊工程。在此之前,海南省第一个文明生态村片区——海口演丰镇片区已经建成。该片区东边临海,涵盖东港寨红树林景点及周边92个自然村庄,经过联片创建,形成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的独特景观,为海南旅游增添了新鲜内容,今年“五一”黄金周接待海内外游客4万多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以发展绿色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区。

  农技110遍布城乡

  农业科技服务“110”是海南省科技部门探索创建的农村科技服务新体制。目前,海南省已建成100个服务站和283个服务点,初步形成了全省性的农业科技“110”服务网络。这一快速有效的网络,在农技服务和推广中展现出强劲的活力,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国家科技部正组织全国20个省区市推广农业科技服务“110”这一模式。

  “增加农民收入归根到底要靠科技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优化品种,加工增值,发展二、三产业。”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肖杰告诉记者:“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的建立,打破了过去乡镇农技机构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设站的做法,根据区域、产业需要和农民需求建站,服务范围可以跨乡镇、市县服务。380多个站点分布在全省120多个乡镇,覆盖大部分农村,4年来累计受益农民已达400多万人次。”

  日前,记者来到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大坡村委会保墩村,看到村民符传通的哈密瓜棚里挂满了累累硕果。符传通告诉记者,去年他在英州服务站站长符劲的指导下,种了两亩大棚哈密瓜,当年纯收入5万多元。今年,他已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6亩。同时,村里另有5户农民也学符传通种起了大棚哈密瓜。

  在农业科技服务“110”技术人员的引领和帮助下,农民们尝到了农业科技的甜头。今年,定安县定城服务站谭黎服务点农艺师蒙传春,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点的技术力量,引导农民种植圣女果新品种“千喜”,已经喜获丰收。据统计,谭黎村共引种“千喜”150亩,每亩平均收入达8000元。

  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3年前,海南省农民开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农民每人每年掏10元,政府补助20多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运作的第一个月就有不少农民报销了医药费。

  今年年初,海南省政府明确提出:2006年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实现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目标。到目前,全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达360多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近73%。已有近21万人次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补偿金总额达3600多万元,农民住院补偿平均每人次报销813元,占其住院实际发生医药费用的30%,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有效减轻了农民治疗疾病的经济负担。

  “除了看病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报销外,如今孩子上学也不用愁了。”红毛镇农民王海萍告诉记者,包括她的孩子在内,前年村里就有5个孩子因交不起杂费而失学。“去年开始,政府给孩子们免了杂费和书本费,他们都能去上学了。”据了解,琼中县去年实行减免杂费和书本费后,就有70多名因贫辍学或失学的孩子重返课堂。

  “海南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海南省教育厅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去年春季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收杂费后,海南省出现了学生回流现象,仅三亚市就新增学生1万多人。省教育厅厅长黄国泰说,为实现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去年海南共安排了专项资金2亿元。如今,除了农垦系统的中小学自行解决经费外,海南各市县学校因免交杂费减少的收入,都由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为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对11个贫困市县的财政拨付为100%,对海口、三亚拨付50%,对其他5市县拨付70%。转移支付不足部分,由市县财政足额予以安排。

  不仅如此,今年11月,海南宣布,在全国率先基本消灭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面积近47万平方米。

本报记者 吴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