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兰州石化:农民工不再是“二等公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2:1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狄多华 实习生 张鹏

  眼看着2006年的日历剩下最后几页,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干了10年的农民工陈耀飞,连日来工作更加精心了。

  陈耀飞所在的铁路运输部已安全行车两年多,打破了油品储运厂铁路运输安全行车

的历史最好纪录。为此,厂里给他们摆了“庆功宴”,并发了特别奖。这让陈耀飞颇感自豪。

  想都不敢想的公寓生活

  走进兰州石化公司农民工公寓,暖气片散发着阵阵热气,摆在窗台上的仙人掌吐出了新芽。说起10年间农民工待遇“天翻地覆”的变化,陈耀飞笑得合不拢嘴。

  10年前出门打工的时候,背着破破烂烂的铺盖卷四处闯荡,住的是石棉瓦搭建的板房,“冬天能把人冻透”,30多人挤一个大通铺。如今住进公寓,被褥、床单是企业统一配的,柜子、椅子、写字台是公司给的,冬天有暖气,夏天挂蚊帐,“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双层床、穿衣镜、写字台、有电视、有报纸,顶多6人住一间。健身房里,有杠铃、有跑步机。农民工感慨地说:“我们的宿舍比大学生公寓一点儿也不差。”

  “现在有公司统一配备的灶具,做饭方便多了,也快多了。以前在别处打工时,想找个地方做饭都没有。为省钱,只好用煤油炉子,还不敢用捻子多的,顶多用8个捻子的。每次做出来的饭,半生不熟,还带着一股煤油味儿。”对此,赵存珠的体会就更不一样了。

  1993年就赴兰州石化打工的赵存珠,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生平许多“意想不到”:以农民工身份出任厂篮球队队长,首次参加公司职工运动会;因个人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因为是公司级劳模,在拿到5000元奖金的同时,被奖励免费学习汽车驾驶;更“意想不到”的是,党组织接受了他的入党申请,并在考察他。

  在兰州石化,有“生平第一”的农民工远不仅赵存珠一人。一样是农民工的曲伟雄先他一步当上了公司劳模。在公司化工储运厂上班的农民工王发海,通过刻苦自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农民工的榜样。

  “二等公民”的蜕变

  “我们是石化的装卸工,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奉献石化是我们无上的光荣……”农民工上班时,总爱哼唱着化工储运厂职工王庆海创作的《劳务工之歌》。

  农民工这些年地位的变化,王庆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常和农民工打交道的他感慨其是“天壤之别”。有感而发,王庆海创作了《劳务工之歌》。歌词内容,赢得了包括陈耀飞在内的农民工的认可。

  “原来两极分化,正式工瞧不起我们农民工。”以前的情形陈耀飞记忆犹新:倘若一起出去干活儿,蹬三轮车的肯定是农民工,背着手指挥的,肯定是正式职工。农民工成了“工人助理”、企业的“二等公民”。

  “现在不一样了,农民工不再是二等公民了。公司对农民工地位,有着制度上的保障。”公司工会副主席李继东说,“既然农民工对企业作出了贡献,就应该与企业正式员工一视同仁。”

  李继东介绍说,从2004年10月开始,和兰州石化签了劳务合同的农民工悉数加入工会,公司每年给农民工下拨人均300元的活动经费。公司专门为农民工制定了包括经济维权、生活保障、政治平等等12个方面的措施。

  在甘肃省尚未出台劳务工养老保险政策的时候,兰州石化每年为每个农民工发放150元的社保津贴,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附加保险,每人每月还能领到4元钱的医疗补助费,就是春节回家的探亲,公司也有人均100元的补助。

  我们是战友和兄弟

  现在兰州石化的年原油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平均一天就需接卸3万吨原油。

  对于农民工所作出的贡献,公司油品储运厂党委书记李海平心中有一本账。据李海平介绍,该厂在人员基中没有增加,设备没有大的改善的情况下,由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精心操作,使得原油损耗率逐年下降。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近亿元。

  整个兰州石化,2006年预计加工原油94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有望创出原油加工量、乙烯及下游产品产量、能耗物耗等多项历史最好水平。

  为此,李海平感慨道:“企业对农民工关爱,农民工对企业的责任心增强了,促进了企业的稳定,企业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所以说,没有农民工的稳定、和谐,就没有企业的稳定、和谐,和谐企业的构建就无从谈起。”

  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政华则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剖析了兰州石化善待农民工的缘由和回报:“我们必须充分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每一位员工,千方百计地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千方百计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惟有这样,方能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样才是和谐企业。”

  什么是美好?农民工张辉柏的体会最深:孩子从会宁老家接到兰州上了城里人的学校,媳妇也跟了过来,一家人在省城团聚了。每当心情好时,张辉柏都会拿出自己获奖的一个又一个“红本本”教育孩子:只要你努力了,对别人好,别人是不会亏待你的。

  本报兰州12月27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