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6·和谐石家庄(14)清除判决"白条",劝说纠纷言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2:18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蔡艳荣

  ■阅读提示

  2006年,全市法院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根本指针,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全面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为中心,进一步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为顺利实施“十一五

”规划,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通过努力,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市中级人民法院被省法院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访谈对象: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老铁

  ■访谈主题

  多举措让“老赖”赖不掉

  记者:“执行难”可以说是一个社会难题,老百姓最担心赢了官司拿不到钱,判决书变成“白条”,全市法院系统为缓解执行难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李老铁: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全市法院系统想出了很多具体举措,比如桥东区的“执行110”、“双限令”,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长安区法院的执行工作在全省都数得着。

  今年,全市法院制定了《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并得到人大的大力支持,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确保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依法执行的决议》,推动了全市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的开展。

  今年以来,全市集中力量连续开展了“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打击拒执罪专项活动”、“突击执行月活动”等系列专项活动,执结了大批积案,攻克了一批“硬骨头”案件。

  此外,全市法院系统还积极探索执行新措施,提高执行效率。比如,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责令申报财产、“双限”(限制出国、限制高消费)以及对“老赖”处以“拒执罪”等措施。加大了提级、交叉执行力度,克服地方保护和人情干扰。积极与工商、银行等部门探索建立联合共用的执行案件信息管理体系,可以说是多措并举缓解“执行难”。

  法官“下访”化解矛盾

  记者:“公正与效率”是审判的主题,老百姓打官司最担心法官偏心,怕久拖不决,在这方面法院有哪些具体做法?

  李老铁:首先,依法审理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企业破产改制、城市建设等民事纠纷,运用司法手段调节社会经济关系;进一步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和审限预警通报制度,对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统一采取跟踪监控、动态预警、定期通报机制,加强审限管理,以程序公正促进和保障实体公正,提高办案效率。

  同时,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在审理疑难复杂案件时,组织专家提供咨询意见,提高裁判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改革和完善审判委员会运行机制,由会议制向审判制转化,从书面讨论向委员直接听审转变,积极探索组建刑、民、行政等专业审判委员会的路子;加强审判监督工作,改进审判监督委员会职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案,促使审判人员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司法公正。另外,加大案件公开审理力度,扩大人民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允许人民群众、社会各界旁听监督庭审。最后,加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为此,法院专门成立了“信访办”,对一些缠诉的、有争议的申诉案件举行听证会。进一步探索和改革信访听证制度,实行法官“下访”,深入基层办理信访案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调解让当事人握手言和

  记者: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可以说司法调解主要集中在法院,在调解工作方面,法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老铁:我认为调解是化解当事人双方纠纷的良好方式,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创建了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大力加强了民事诉讼的调解工作和指导民调工作。

  在诉讼调解方面,全市法院坚持合法、自愿前提,尽可能多地适用调解结案,灵活运用多种调解方法,提高诉讼调解水平。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及时督促其履行义务,巩固和扩大调解效果。实行诉讼调解与司法救助相结合,对于调解结案的当事人,适当减免诉讼费用,鼓励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全市法院进一步推广巡回调解法庭的设立,目前已设立77个,调解民事纠纷1700余起。通过巡回调解、就地办案,及时为群众解决纠纷,并提供法律帮助。全市聘请了10036名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热心调解工作的公民担任人民法院特邀民事诉讼调解员,协助法官参与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

  石市法院的巡回调解法庭和特邀民事诉讼调解员制度在全国均属首创。

  在指导人民调解方面,通过审判活动依法确认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支持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对民调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加强了与基层民调组织之间的联系,共同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诉前调解工作,降低民事案件发案率。与司法行政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有效整合调解资源,充分发挥调解功能,最大限度地调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市民感受

  “感谢法院替俺讨回工钱”

  在省会打工的小杨,说起桥东区法院的法官非常感动:“没想到法院执行工作力度这么大,感谢法院替俺讨回工钱。”

  2004年2月至5月,小杨曾在省会一家装潢公司打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后装潢公司以工钱已经给付包工头为由拒绝支付小杨工资。小杨诉至桥东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装潢公司给付小杨工资1335元,经济补偿金333.75元,但装潢公司迟迟不按裁决履行,小杨遂向桥东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在执行中调查到,被执行人装潢公司已变更了营业场所,且办公场所均是租赁他人房屋,在办公地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就在法院想找小杨协商下一步执行措施时,小杨却联系不上了,执行人员拨打他的手机,发现是空号,而小杨又不是本市人。此后,办理此案的执行人员并没有就此放弃,一直密切注意装潢公司的情况。后经法官多次努力,发现该公司已经向工商部门申请增加了注册资金并很快转走。于是打电话对装潢公司进行警告“既然有财产,拒不执行将承担严重后果”。6月9日上午,装潢公司终于将执行款1743.75元交到了法院。

  法院在联系不上小杨的情况下,又通过媒体告知小杨来法院领钱,最终小杨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

  法官“调出来”的幸福生活

  说起法院的法官,现在生活幸福的裕华区张先生夫妇非常感动。

  6年前,张先生和妻子因家庭琐事离婚,但房产问题当时并没有解决清楚。由于房产情况较复杂,且双方在诉讼中各不相让,此案先后经过四任法官、两级法院调解,始终没有达成调解协议。

  2004年,这起案件辗转回到裕华区法院审判监督庭卢拥军副庭长手里。针对离婚案件的特殊性和这起案件的特点,本着调解的原则,卢拥军做起了家访。

  他先后多次到两家了解情况,发现两人有一个深爱的儿子,并且了解到,两人的感情破裂主要原因是当初跟老人之间的一些矛盾,两人之间并没有根本性冲突。两人虽离异好几年,但谁也没另组织家庭。

  此后,卢法官开始走访张先生病卧在床的父母,跟老人聊天。一次、两次……五次、六次,法官跑熟了他们家,跟每个人都成了交心的朋友。法官的热情让两家人敞开了心扉,打动了这对离异夫妇。在法官的撮合下,两人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理性接触。

  今年5月17日,裕华区法院做出一份调解书,把房产赠予孩子,而夫妻二人则承担孩子成人之前的监护责任。同一天,法官亲自带着张先生夫妇去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证书。张先生夫妇发自内心的对法官表示感谢———是法官的热心挽救了他们的家庭,使夫妻破镜重圆,家庭重归幸福。

  ■数字解读

  执行案件19879件

  2006年1月至11月,全市法院执行案件19879件,(其中2006年度度新收执行案7064件),执结16571件,执行标的额14.44亿元,有效缓解了执行难问题。

  结案45498件

  1—11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刑事、民事、行政和执行等各类案件53692件,结案45498件,其中中院受理各类案件6277件,结案5015件。

  结案率48.8%

  截至11月底,全市法院民事案件调解结案率达到48.8%,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人大督办案件16件

  今年以来,市中院共办理代表建议4件(省人大代表建议2件、市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建议2件),承办人大督办案件16件(省人大督办6件、市人大督办10件)。

  77个巡回调解法庭

  全市法院进一步推广巡回调解法庭的设立,目前已设立77个,调解民事纠纷1700余起。

  10036名调解员

  全市聘请了10036名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热心调解工作的公民担任人民法院特邀民事诉讼调解员,协助法官参与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为化解矛盾纠纷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7愿景

  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要进一步加强司法调解,真正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

  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民告官”起诉难、胜诉难、申诉难的问题,努力改善和优化行政审判的司法环境,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司法公正。

  进一步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全市两级法院的领导要充分调动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努力使广大法官成为司法公正的坚定守护者。进一步强化法官队伍的监督管理。

  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的程序、方式以及表决机制,使审判委员会的活动更加符合审判工作的规律和要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