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阳光洒向每个角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3:59 大江网-江西日报

  自2002年以来,我省民政工作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为民解困、保障民权、维护民利方面呈现出一道道缤纷的亮色。

  亮点一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农村低保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现在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吃低保了。”12月中

旬,记者在吉水县水南镇采访时,低保户郭由道激动地告诉记者。

  郭由道因双腿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妻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病,一双儿女还不满十岁,一家人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今年7月,我省在农村困难群众中率先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郭由道幸运地成为农村低保户。现在他每月可以领到100元的低保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省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从2002年起,我省先后建立并实施了城市低保制度、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一系列社会救助制度。至今年7月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止,一套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全面建立。救助资金、救助方法、救助项目也相应发生变化。救助资金从原来的每年几千万元增加到十多亿元,救助项目也从单一的生活救助扩大到医疗、住房、教育和司法救助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救助。

  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让更多困难群众享受到政府的温暖。据统计,五年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人数均超过了100万人,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人数超过35万人次。与此同时,通过整合救助资源,34万多人获得了廉租房和房租减免;44.5万多名城乡特困中小学生获得了教育救助;12万多低保对象得到了政府购买的赠送岗位、免费提供职业培训、减免自主创业税费为主的就业扶助;46.6万户特困家庭得到了水电气费用的减免;2.48万困难群众得到了法律援助。

  亮点二 基层社区建设协调发展

  行走在赣鄱大地,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农村变了,村美、路宽、灯亮、安定、民乐……村民们高兴地说:“城里人有的,我们也有,我们农民的生活也和城里人一样丰富多彩。”

  这些变化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我省率先在全国创造性地开展村落社区建设。

  村落社区建设是我省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我省在100个自然村开展村落社区建设试点,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指导,村级组织牵头,志愿者协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4月,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在全省全面展开,“一会五站”的村落社区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目前,遍布全省农村的2万多个村落社区,在农村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为改善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树立农村新风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我省城市社区建设也全面推进。全省各地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在全方位建设社区的基础上,探索了经营社区的路子,逐步推进社区信息化,社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加强。全省19个市辖区和80个县(市)所在城镇全部开展了城市社区建设,建成示范城区10个,示范街道75个,示范社区1199个。

  城乡社区建设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落实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载体。五年来,我省对居(村)民自治进行了有益探索,居委会成员直接选举和村委会成员“自荐海选”的新模式,让民主选举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换届选举前普遍进行了财务审计,保障了农村群众的民主权利。

  亮点三 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

  12月中旬,记者驱车前往位于丰城市郊的梅林福星苑采访。车行梅林镇乡间,至高速公路口,竟意外发现一处花园式的别墅小区。眼前菊花盛开,宁静洁净,里面的老人有的三五成群地在阳光下锻炼身体,有的在活动室里玩着棋牌,还有的正欢快地唱着自编的歌曲,好一派祥和景象。

  像这样的敬老院,在丰城市就有三座。随行的民政厅的同志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说现在有的乡镇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敬老院。

  这句话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省五年来的“三院”建设情况。为了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孤残儿童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五年来,我省共投入资金15亿多元用于“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以下简称“三院”)建设。新建、改(扩)建“三院”项目1197个,建筑面积135.4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3万多张。目前,全省“三院”总占地面积3.2706万亩,其中生产基地(包括耕地、山林、水面)达1.2259万亩,为“三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三院”建设是我省社会福利事业的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我省给予了民营资本许多优惠政策。依托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我省建立民办福利机构77个,363个福利企业,为7000多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借助一些社会福利项目,建成998个“星光老年之家”,为699名残疾孤儿实施了矫治手术和康复,使一大批老年人、孤残儿童享受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维护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本报记者郑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