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汉阳造”工业遗址保护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6:38 长江商报

  本报记者 吴娟

  核心提示

  █武汉是全国有影响的工业基地之一。在经历了清末洋务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大发展、新中国历年建设后,这个灵秀江城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缩影,为中国的现代化

进程留下了鲜明的印迹。

  █2002年,武钢集团汉阳钢厂投资200万元,修建了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使得部分历史遗迹能够保存下来。目前,该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保护张之洞及其创办的实业遗产机构,也是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关于工业题材的博物馆。汉阳钢厂正规划将博物馆扩建成工业博物馆,打造钢铁文化长廊,在生产车间筹建古代冶炼遗迹展,利用现有厂房车间建造反映古代及现代冶炼生产的实景博物馆,来开发工业旅游。

  █日前,武汉市汉阳区10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保护利用张之洞创办的实业遗产。委员们建议: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张之洞时期的工业遗址列为文物保护重点,做好原址认定和保护工作;对现已发掘出来的张之洞时期的工业遗物,进行调查、清点和记录,加大保护力度;筹建张之洞博物馆,即武汉近代工业博物馆,将相连地段辟为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胜地。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

  工业遗产饱含着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记忆和工业生产、建筑、美学及其他人文信息,是城市个性的一个有力注解。对它的有选择的和有效的保护,不光是保存、保护了一处建筑或遗址,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因物化证据的人为湮灭而被割断。

  ——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工业发展的见证,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见证。可是,这个见证着历史、见证着发展、创造着历史、创造着发展的基础,正在很多城市的吐故纳新中濒临消失。城市改造、城市拆迁、城市搬迁、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业遗产都是首当其冲,都是第一个被“清除”的对象,清除这些对象,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毫不犹豫、说干就干。

  ——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创造者之一。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护城市工业的历史,保护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

  ——工业遗产可以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项目,还是一个城市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城市精神的见证。

  仅有的 “汉阳造”博物馆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坐落在闻名于世的“汉阳制造”工业走廊西端、汉阳火药厂遗址一角——解放后兴建的汉阳钢厂就诞生在汉阳火药厂遗址上。

  博物馆是一座二层仿欧式风格的建筑,米黄色喷岩外墙上方镶着汉阳铁厂厂徽和“1890”年字样。二楼设有展厅,长廊尽头供放着张之洞半身铜像。目前,馆内展出历史照近二百幅,各类实物百余件,包括汉阳铁厂生产的钢铁产品、工具、铁矿、兵工厂枪械、界碑等。

  这些存放的遗迹,是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顾必阶和同事从很多地方收集过来的。2002年,武钢集团汉阳钢厂投资200万元,修建了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才使得这些历史遗迹能够保存下来。目前,该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保护张之洞及其创办的实业遗产机构,也是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内冷冷清清,只有顾必阶在整理资料。“一般很少有人来参观,除非是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顾必阶抬头说,很多人还不知道,这里保护的是当年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铁厂遗迹。

  史载,汉阳铁厂由时任湖广总督的清朝洋务大臣张之洞创办,他先后创办了汉阳兵工厂、火药厂、针钉厂、砖瓦厂。这些厂址蜿蜒十里,蔚为壮观,被称为“汉阳制造工业长廊”。

  抗战期间,汉阳铁厂、兵工厂等企业大多迁到重庆钢铁厂,其他遗址遗迹也都在战火中毁灭,十里长廊化为废墟。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冯天瑜曾多次到位于龟山脚下的原址探访,但当年的印迹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块生铁——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唯一一块真正从汉阳铁厂出炉的铁。

  据了解,除汉阳铁厂修建了博物馆外,其他遗迹没有任何机构保护。12月20日,龟山脚下,这块重约几吨的铁已被泥土掩埋了近3/4。“除这块铁外,很多当年的‘汉阳造’遗址、遗迹都散落在民间。像现在的汉阳三中、梅子山上,都散落有当时铁厂和兵工厂的碑界,无法实现其历史价值。”顾必阶介绍。

  铁厂曾是“中国的骄傲”

  顾必阶和武大历史学教授冯天瑜谈到当年的汉阳铁厂,都会面露骄傲:“那不仅是武汉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史载,鸦片战争后,清朝部分官僚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影响下,寻求“自强”、“求富”,开始创办洋务企业。在张之洞的倡导、策划下,汉阳铁厂应运而生,1894年6月开炉炼铁。从开工到建成,历时两年十个月,整个工程包括炼钢厂、炼铁厂等是十个分厂。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中国钢铁的发祥地,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钢铁原料暴涨,汉阳铁厂进入黄金时期——日产生铁700吨、钢210吨,并出口生铁到日本、美国、印度、新加坡等国。美国驻汉口领事查尔德称,开办汉阳铁厂是中国以制造武器、钢轨、机器为目的的最进步的运动,“这个工厂是完善无疵的,而且规模宏大,所以就是走马看花地参观一下,也要几个钟头。”

  之后,军阀混战,钢轨标准被改变,造成近5万吨钢轨报废,炼钢被迫停产,炼铁随后停炉。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将汉阳铁厂设备运往重庆大渡口另建,难以拆运的部分则被炸毁。

  回忆起这段历史,顾必阶无限感叹:“一代雄厂从崛起到没落,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和屈辱历史。”

  冯天瑜教授曾专门研究过张之洞和汉阳铁厂,并著有《张之洞评传》。他认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张之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湖广总督任内,兴实业、办文教、练新军,使其坐镇的武汉,继上海、天津之后,成为又一洋务基地和近代大都会。”

  一个标志性博物馆的诞生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得以修建,源于一个契机——1995年,卢森堡大公国在武汉展览馆举办“卢森堡—中国武汉百年之合作”展览,卢森堡当年援建汉阳铁厂的专家后裔专程来汉阳钢厂寻根,探访其先祖当年在汉阳的业绩。

  为此,汉阳钢厂专门调研了当时的遗址,发现其中大有可为。随后,汉阳钢厂邀请武汉市政府领导及专家学者召开专题论证会。专家们认为,创办具有张之洞与汉阳铁厂特色的博物馆可作为市区工业旅游项目和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还可以填补我省乃至全国此类展馆的空白。

  2002年,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落成,成为唯一保护“汉阳造”遗迹的博物馆。此次工程,还配套建设了汉阳铁厂门楼和汉阳兵工厂门楼,作为整体景观向游人展示。

  博物馆建成了,但寻找馆内必须资料是一个大任务。“寻找每个展品背后,都有小故事。”顾必阶说,为了收集资料和实物,他和同事跑遍了武汉三镇。

  当时民间收藏家刘文斌告知,南岸嘴有一处原汉阳铁厂公事房拆除,有砖瓦和铁构件出售。顾必阶立即赶往现场,发现果然是早期地图上标注的铁厂公事房,拆下的砖瓦上有“汉阳铁厂造砖厂制造”。他不露声色,说是下岗职工要建厨房,把废旧材料都买下来。结果老板有所察觉,称是古董不能随便卖。他只好把真实的原因告诉老板,老板挺感动,就卖给了他们。

  为了找回一块铁厂界碑,顾必阶钻草丛、翻沟坎、爬围栏,险些被巡湖人当成是偷鱼贼。最后,他终于在湖中找到一块当年汉阳铁厂为外国专家建造住宅的一根柱石,成为博物馆不可多得的展品。

  此后几个月,他们还收集到了汉阳造步枪、火药厂碑界、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砖瓦等。此外,武汉市社科院皮明庥教授主动将其收藏多年有关张之洞的藏品,都捐赠给了博物馆,汉阳区档案局则捐赠了汉阳兵工厂当年的股票等。

  建工业博物馆的共同梦想

  今年4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朱晓东博士来到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参观。他提出,目前国内关于工业题材的博物馆很少,且不成规模。汉阳铁厂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发源地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应当加大宣传力度。现在博物馆已经是个良好的开端,如果能更好将规划变成现实就好。

  这个规划,就是汉阳钢厂关于建立工业博物馆的规划。

  汉钢创办“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后,在沿琴台路一公里长的厂区地段先后修建了汉阳铁厂门楼、汉阳兵工厂门楼,还对有关车间进行部分整治,打造参观通道,让游人参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更重要的是,汉钢准备打造钢铁文化长廊,拟在生产车间筹建古代冶炼遗迹展,使古代冶炼场景与现代钢铁生产场景融入一道;在厂内通道两旁修建“明清一条街”,开发经营旅游纪念品、文化产品,开展民俗活动等项目;利用现有厂房车间建造反映古代及现代冶炼生产的实景博物馆,来开发工业旅游。

  武钢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说,“博物馆扩建,打造工业旅游非常必要。”事实上,顾必阶也知道困难重重,在扩建博物馆的过程中,专家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武钢汉阳钢厂希望能把龟山脚下的“定汉神铁”,迁移到该馆进行保护、展示。

  然而,此举引来汉阳区政协委员反对,他们不认同将龟山脚下的定汉神铁迁到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内,而是希望能做好原址认定和保护工作。提案的政协委员张德庚说,前段时间,著名作家陈忠实来汉,就是要看看张之洞当年在龟山脚下创办的汉阳铁厂遗址。“如果移走了,就完全割断了历史。”

  委员们建议,“政府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张之洞时期的工业遗址列为文物保护重点,并对现已发掘出来的张之洞时期的工业遗物,进行调查、清点和记录,加大保护力度,筹建张之洞博物馆,即武汉近代工业博物馆,将相连地段辟为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胜地。”

  冯天瑜则认为,龟山遗址很有必要立碑保护,但“定汉神铁”也可以迁到博物馆保护,毕竟原址所留遗物无几,历史意义也显示不出来。

  ▉对话

  工业遗址见证地方历史变革

  ——访武大历史学教授、《张之洞评传》作者冯天瑜

  冯天瑜是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湖北省及武汉市地方志副总纂,著有《张之洞评传》。就武汉对“汉阳铁厂”遗址的保护现状,记者采访了他。

  长江商报:保护张之洞工业遗址,对武汉有什么意义?

  冯天瑜:张之洞修建的汉阳铁厂在当时来说,是让世界震惊的一件事。当时的铁厂,是亚洲最早的铁厂。

  长江商报:除了从意义上说,汉阳铁厂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实际的改变么?

  冯天瑜:钢铁工业是工业的基础,机器制造、军事工业也全靠它,“今日之铁是明日之械,今日之铁是明日之轨”就是这个意思。芦汉铁路(就是现在的京汉铁路)的铁轨有一部分就是当年的“汉阳造”。当时年产量大约几万吨,还有一小部分出口到亚洲其他的国家,比如印度。

  长江商报:在工业遗址方面,国外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

  冯天瑜:我曾去过欧洲,他们很注意对工业遗址的保护,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遗址都能见证该国的历史变革。比如卢尔工业区,很多曾经的厂址,也就是被淘汰的部分,被政府大力保护起来。还有英国曼切斯特工业区,都保护得很好,有典型意义。

  长江商报:现在有两种争论,一种是说把现在的博物馆扩建,修建成大型工业博物馆,并且把龟山脚下的“定汉神铁”移到该馆内保存,一种是说就留在龟山原址保护,您认为呢?

  冯天瑜:这几年,政府保护工业遗址的力度还是越来越大的。如果博物馆想把这块当年的铁移到博物馆内展出,也是很好的事情,这样可以在原址立个碑作纪念。

  毕竟这不是像欧洲的卢尔工业区,还遗留大量的遗址遗迹,就可以在原址上加以保护。

  11处工业遗产被列为“国保”

  2001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青海省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成为首批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工业遗产。今年4月,又有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入选第六批“国保”单位。它们分别是:

  汉冶萍煤铁厂矿山旧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和黄石港区。

  南通大生纱厂,由著名实业家张骞于1895年创办,中国近代著名的纺织厂。

  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国和德国商人出资所办,原名“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

  中东铁路,1897年由华俄道生银行承办建设的黑龙江、吉林直达海参崴的铁路,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有保存完好的俄式建筑200余栋。

  旧鸡街火车站,位于云南省个旧市鸡街北部,始建于1915年。站内保存一条寸轨铁路和29号寸轨机车,是同时保存寸轨和米轨铁路的火车站。

  钱塘江大桥,茅以升主持设计,1937年建成通车,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

  石龙坝水电站,1908年由云南官员刘岑肪在昆明市西郊螳螂川畔建设,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抗战时期,日军曾4次对石龙坝水电站进行空袭,但未能阻止水电站对军工生产的供电。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修建所移到山西省黎城县黄崖洞,扩建为当时华北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旧址,我国最早的导弹试验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侦察卫星、东风5号洲际导弹,均在此成功发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