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全球经济失衡下的中国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7:42 潇湘晨报

  

全球经济失衡下的中国智慧

  [编者按]

  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你去寻找2006年全球经济的关键词,你的答案会是什么?没错,是失衡和平衡。

  每个国家都有找寻梦想的方式,或敏锐,或沉稳。以哪种姿态进入新的发展进程?在新的世界规则下,平衡、理性,是中国走向进步的崭新姿态。

  [经济公民语录]

  A

  即使人民币升值了15%,也难以改善美国贸易赤字。因为美国贸易赤字及其双胞胎——财政赤字的产生,与美国民间与政府的不自量力的过度消费及过度开支有关。

  ——对中国施压者

  B

  除非人民币升值,否则美国贸易赤字无从缩小,美国产业工人的失业威胁也难以排除。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本报记者邵中兵 综合报道

  12月中旬,圣诞假期前,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完成了今年最重要的一次公务出差——参加中美首届战略经济对话。这个假期过后,保尔森和他的同事们还要准备在2007年5月迎接中国客人的到访。在这些客人中,将包括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薄熙来曾说过,中国将尝试“花样游泳”,追求的是平衡和艺术。

  我们不知道,明年5月的对话,中国客人将会如何的长袖善舞。但我们知道,中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是不可回避的主题。在全球性的经济失衡大背景下,两个大国之间的经济博弈将就此展开。

  对于中国来说,失衡不仅体现在两个国家之间,中国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共同富裕不是乌托邦,但路径选择需要大智慧。一场考验勇气和智慧的中国式平衡,不事张扬的坚持着。

  国家间平衡:在妥协中寻求胜利

  保尔森在美国起程前,见到了Wilkey,一家大型农业机械生产商。从2005年起,在美国众议院关于中国经济的听证会等一系列公开场合,人们不断看到Wilkey的身影。Wilkey说,从2000年后,他的客户越来越少,转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惨淡的形势令Wilkey觉得,国际贸易似乎对美国的制造业并无好处,自己可能难以赢得和中国同行的竞争。Wilkey希望,保尔森的游说活动,能够帮助他实现几年来奋斗的目标——让人民币升值,越快越好。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现象是:全球储蓄供大于求。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已由过去的资本净输出国变为资本净输入国,源源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借入资本,以维持贸易和经济的增长。在这过程中,引发了美国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汇率的多种争端。

  但在12月14日的中美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上,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似乎不再是这次对话的主角,双方希望以一种互相妥协的姿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妥协并不是只有一方提出要求而另一方无条件照单全收,中国对美国同样有很多要求。在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拉文看来,中美之间解决贸易争端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对话,最愚蠢的办法则是采取实际的贸易报复行为。毕竟,“乘以13亿倍后,任何东西都会很多。”

  在“妥协”中寻求胜利是永远不变的底线。商务部世贸司司长张向晨说,面对世贸规则,商务部鼓励“会哭”的中国企业,不鼓励沉默的孩子。

  区域间平衡:跨国公司的“西进”运动

  9月底,长沙迎来了几位贵宾:家乐福全球总裁杜哲睿、百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敬轼、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等近百位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用湖南省副省长贺同新的话来说,这些人是平时花钱请都请不来的。商业眼光苛刻而锐利的他们,中部长沙之行的目的显而易见:探询中博会背后尽可能多的商业机会。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坦陈,对于企业而言,产业转移的视野是全球性的,哪个地方的成本低,企业就会向哪里转移。“向中部转移的决策使联合利华企业综合成本下降了32%。”尝到产业转移甜头的曾锡文甚至幽默地说“对不起,我们来晚了”。可口可乐公司也打算将国外一些非碳酸饮料工厂搬迁到中部地区。

  “由南向西北的产业转移路线始终在扩展。比如说香港向广东,沿海向内陆的产业转移,”有专家分析认为。而近年来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就是,已经基本饱和的东部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客观上促成了企业和背后产业的“西进”。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两极三区一地”的格局:“两极”指北京、上海,“三区”指分别以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都市圈,“一地”指的就是有可能连接中亚的中西部。北大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曾表示,“这种格局代表着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贫富间平衡:“新福利大厦”奠基

  直到2001年前,长沙一家国企的王科一直认为自己会在厂里干到退休,领养老金。但是,他在这一年下岗了,领了2万多元的买断工龄费,从此他的养老金、医疗费等等与这个厂再没有关系。

  这不是王科一个人的遭遇。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到2004年底,国企下岗职工为153万。在许多国企已经停产破产的情况下,不光是养老金已经无法靠企业单位解决,住房、公费医疗等等原来由单位来筹资解决的问题,都难以为继。

  我们需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福利大厦”?在2005年开始的市场化反思中,它的每一个构件被纳入政府和民众的重新检视之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低保。

  2006年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中国未来的福利制度由此有了新的设计理念。

  因此,或可以把2006年视为中国“新福利大厦”奠基之日。在这一年,最重要的福利制度,包括城市住房、城乡教育、城市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养老保险等,都被纳入重新设计的再改革日程中。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福利大厦”再造的关键时期。此时,我们有了新的起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