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送温暖",送给"镜头"不如送到"心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8:59 四川在线

  元旦、春节将至,随着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的陆续展开,各级领导人纷纷开始忙碌起来。但一些地方的访贫问苦却不免让人担忧。因为这些“送温暖”或访贫问苦活动多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二是新闻媒体前呼后拥,三是元旦、春节“送温暖”扎堆,四是“送温暖”必送钱或物。

  年终岁尾,领导人需要出席的活动很多,“送温暖”活动,只要是代表政府代表组

织,不见得非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不可。那为什么连一些平时并不怎么关心群众的领导,也能在日理万机中分身参加呢?因为这样才显得领导重视百姓疾苦,才显得政府关心群众冷暖。这样说来,是不是冤枉了这些领导“送温暖”的一片好意呢?应该说不全是。因为既然真心实意“送温暖”,就没必要新闻媒体前呼后拥,没必要虚情假意摆场面。我们所见所闻的“送温暖”很多,有多少不是媒体频繁暴光、领导重点出镜?这种现象,少了,对群众是安慰;多了,对群众是厌烦。

  再者,困难群体不只是元旦、春节才需要“送温暖”,他们需要的“温暖”,也并不只是钱或物,有些更需要精神“温暖”。那我们元旦、春节之前或平时都干什么去了?我们刻意把“温暖”送给“镜头”,是否送到了群众“心头”?元旦、春节“送温暖”扎堆,往好里说是为了困难群众过好节日;往不好里说,是因为元旦、春节这样的敏感时期,“送温暖”更能惹人眼球。如此分析,去掉“送温暖”的部分善意,就只剩下应时、应景、自我表现的“政绩虚荣”了。而“送温暖”一旦成为应时、应景的“作秀”,也就只能是应付。这样的“送温暖”虽然忙忙碌碌、所送颇丰,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关注民生,保障民安,促进民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需具备“民有何难,我有何忧”的真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惟其如此,“送温暖”才能群众送到“心头”,才能真正增加群众的幸福感,才能真正提升政府的形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