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思索,那记忆的重量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七届“文化讲坛”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9:01 解放日报

  

思索,那记忆的重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七届“文化讲坛”侧记
思索,那记忆的重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七届“文化讲坛”侧记
思索,那记忆的重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七届“文化讲坛”侧记
思索,那记忆的重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七届“文化讲坛”侧记

  一位是以“品三国”名动天下、如日中天的“学界超男”;一位是如今投身商界,昔日却以《灵与肉》等作品撞击无数国人心灵的文坛巨匠;一位是被视为相声界的“奇人”,却自称“非著名”的相声演员;昨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易中天、张贤亮、郭德纲,亮相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七届“文化讲坛”,思索那记忆的重量,纵论“传统文化的现代理解”。

  只能容纳300多人的会场,早早挤进了500多人,连走道都变得水泄不通;一旁只能看“视频转播”的分会场,竟也是座无虚席。这般轰动、这般等待,只为一睹这三位的风采,细嚼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涤荡……

  开坛:

  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昨日,在“百家讲坛”吸引无数观众的易中天,首度走上“文化讲坛”,但并没有直入主题,反倒是上来先赋诗二首,说是要“献给”另两位嘉宾。

  他送给张贤亮的一首是:“荒野一堆土,居然八阵图。捉刀写世界,仗剑走江湖。大隐何妨事,立言未必输。壮哉镇北堡,真是不含糊。”

  而送给郭德纲的是:“我这一辈子,活得不容易。吃力不讨好,两头都受气。妙人郭德纲,排忧有良方。释怀不必究,一笑解愁肠。大家一齐笑,胜过放鞭炮。拍手送瘟神,艳阳普天照。”

  不是说好要纵论“传统文化的现代理解”的吗?送两首诗,这是什么意思呢?身兼主持的郭德纲“不明就里提醒”:“可以了,可以说正事了。”

  其实诗里有含义。易中天面对台下,一脸严肃说究竟。

  “实际上,我献给两位嘉宾两首诗有另一个用意,就是做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诸位可能注意到,我献给张先生的诗是一首格律严整的五律,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但我最后用了一句大白话,‘真是不含糊’。而我献给德纲兄弟的这首是打油体,但我用了古诗的写法,‘释怀不必究,一笑解愁肠’。我就是想做这样一个实验,把现代和传统,把雅和俗,把古代和当代连接起来。”

  “其实,传统和现代并不是对立的,”易中天恳切地说。

  “其实,传统就是由一个个当下积淀而成,每一个当下的现代将来就是传统。对传统文化为什么可以作现代理解?我的观点是:传统非他,乃当下之积淀为传统;现代非他,乃过去之发展为现在。每一个新潮中都可以找到传统的影子。所以,传统与现代,作为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相互转换。以往人们理解,现代就是反传统,现代就是和传统对着干,其实反传统正好证明传统是不容忽视的。更何况反传统它本身也是一种传统。”

  现场有人问:传统文化怎么才能变得可爱一点?究竟是什么导致传统文化这么多年来远离大众呢?是因为“不可爱”?对此,易中天纠正说:“传统文化其实本来很可爱,只是很多人把原本可爱的文化弄得像木乃伊,面目狰狞。”在他看来,如果能有现代视角、现代理解及现代表述,传统文化的现代理解是能够实现的。而且,“现代化也应该是文化传承的目标”。

  钩沉:

  称一称内心记忆的重量

  中国人历来有“重史”的传统,而在张贤亮眼中,历史的分量是这样的重:

  “我以为,中国人一直是从历史中寻求指导的———碰到任何问题都以史为鉴,就像西方人到上帝那儿去祈祷一样,我们习惯于到祖先那儿去冀求答案;中国人对祖先的敬畏不下于西方人对上帝的敬畏;各种经典文献对中国人来说都和圣经一样,有着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指导意义。正因为历史如此重要,因此历史也就起着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一些有识之士叹息我们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其实,我们首先是失落了历史,由此才失落了人文精神。”

  正因为此,在昨天的文化讲坛上,张贤亮一次又一次地举起历史的锤子,敲打人们的记忆。“我从一个小说家的角度来看,想象和创新,都是记忆爆发的结晶。没有记忆,就没有创新。民族记忆的无限丰富,正是我们今天能够展现无限想象、具有无限创新空间的精神资源。”

  有人举起话筒问:“美国短短200年历史,为什么却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不急不徐,张贤亮如是给出回答:“美国恰恰是把世界的历史都作为自己的记忆,美国大开大门,吸收的不仅仅是移民,也吸收了这些移民从母国带来的文化和历史。它的强大,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许多世界性精神遗产都集中在一个国家上,而这,是别的国家做不到的。”

  回答充满睿智。细究,还真是这个理。

  尽管一再强调“没有记忆,就没有创新”,一再要人们“称一称内心深处历史记忆的重量”,今年已经70高龄的张贤亮,是“老古板”吗?答案:否。

  知道吗?被青年一代奉为“后现代经典”津津乐道的周星驰版《大话西游》,正是取景于张贤亮所经营的宁夏那“天下一堡”———镇北堡。所以,就有二十出头的年轻记者跑出这样的问题:“《大话西游》是对传统的现代解读还是恶搞?”

  “这个问题有趣、有趣。我就是看着《大话西游》拍出来的。”张贤亮详解了《大话西游》拍摄时的情形:《大话西游》拍摄的时候没有脚本,只听导演对演员说,你们两个先在这儿想一串对话,然后再想想怎么在那地方打一场。

  就是这么拍出来的?正当台下窃窃私语,对如此“后现代”的拍摄方式惊讶时,张贤亮抖出了个“包袱”,“当时有人对我讲他‘进影院5分钟就出来了,《大话西游》简直是一塌糊涂’。这反倒吊起我的兴趣,马上找出当时拍摄的录像带。我看了,觉得这部戏了不起,将来肯定红。后来证明,果然如此。”

  在张贤亮看来,《大话西游》并非“恶搞”,也非戏说。随意的创作方式恰恰表现出创作者的想象力。而电影中的“角色变换”、“时空倒错”,恰恰是现代人非常向往的两个东西。

  “这也是最人性的东西。而历史的魅力,不正在于‘人性的东西’吗?”

  反思:

  没落是因为继承不够

  有了“贫嘴”郭德纲,这满堂气氛想不活泛都难。

  此次来到“文化讲坛”,虽然并非“演出”而是“演讲”,可郭德纲往那一站,就是一副说相声的架势,而身兼主持的他也愣是把一场文化讲坛串成了“大相声”———包袱不断,高潮迭起,精彩不断。不同的是,这笑声中,更多了几分回味、思考和凝重。

  “相声其实和‘传统’两个字挨得很近。”郭德纲诚恳地说:“没有媒体的力量,不足以把一个相声演员送到这个位置上———火成这样;但单凭媒体,也不足以让一个说相声的火爆这么长时间。因为,在我背后,是‘传统’两个字支持着我。他们为什么爱听,因为我们的相声是从前辈手里接过来的宝贝,到现在我们所表演的节目大部分还是传统节目。”

  郭德纲“自揭老底”了。“我在网上有个段子叫《西征梦》。大伙儿说这个节目这么好,问我是怎么写的?这其实不是我的功劳,100年前就有这个作品。当时叫《堆儿兵做梦》,就是一个普通的兵做了一个梦,梦见去见西太后,讨一道圣旨带兵去打太平天国,一睁眼才发现这是一个梦,出了很多丑。时隔不久,艺人们就改了,改成做梦去见袁大总统,带着骑兵步兵去打别的军阀。我现在无非改成做梦去见布什,成立一个“维和部队”,打恐怖分子。框架、脉络、包袱都是一样的,无非是从前辈手里接过来而已。”

  说到相声今天的没落,郭德纲坦言,“对传统的继承不够,是相声没落的重要原因。”

  “我们现在很多的演员拒绝传统。而事实上,不管是多新的相声,其中的包袱在我们传统节目里面都有———因为一百多年来,无数相声前辈和高手把中国语言里值得搞笑的都提炼出来了。承认不承认,这是你的事,但客观就是如此。”面对如今整个相声界的死水微澜和他“一个人的精彩”,他“谦虚”而尖锐:“其实并不是因为我太好,而是有同行们的衬托。我还是希望相声‘遍地开花’。”

  郭德纲昨日有些哽咽,为何?

  是有台下提及刚刚过世的相声大师马季。

  他哽咽道,“我今生今世都和马先生无缘见面,这是我很遗憾的事。”但是在回应“继马季后,郭德纲你能否扛起相声大师大旗?”时,他的回答是:“一个行业一百年,有一位大师就是了不起了,中国京剧在解放初期就两艺术大师。马先生去世了谁来扛大旗?大旗本来就是一个虚幻飘渺的东西,我只想好好说相声,好好做人。”

  智慧的碰撞,思想的涤荡,短短的两个小时,三位嘉宾的机智解答、台上台下的灵动交锋,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心灵之旅,将本届“文化讲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高潮。

  而这也证明了:传统,在这个现代恣意的时代里,正激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以其独特而历久弥醇的芳香,正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品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而它的魅力,正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昨一语道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重要哲学理念、价值取向和人文思想,对于塑造现代人的性格、品格和思维方式,具有难能可贵的滋养和借鉴意义。”

  本周五《解放周末》将刊发第七届“文化讲坛”实录,敬请垂注。

  易中天张贤亮郭德纲本报记者 张春海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