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茶馆到戏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9:31 重庆晚报

  杨耀健

  直到清末民初,重庆还没有戏院,川剧、曲艺班子只能在朝天宫、张飞庙、罗祖庙、云贵公所等处的戏台演出,就是鲁迅所说的社戏,逢年过节才有。平时怎么挣钱?戏班子乃与茶馆老板联系,进入茶馆卖艺。第一家既可喝茶又可看戏的处所叫“翠芳”茶园,地点在现较场口附近,那是“又新”川戏院的起始地,后改为“育德”电影院,演过杂技。

  “悦合”茶园在机房街,后改“悦合”戏院、“鼎新”戏院、“光明”电影院等名字,是川剧班子三庆会在渝的多年演出场地,“戏圣”康芷林病逝于此。后来演出电影、歌舞均不景气,又恢复为茶园,最后属于光明越剧团的固定场地。民族路“琼仙”茶园成为赫赫有名的“章华”大戏院,抗战中被日机炸毁。

  茶园成戏院,仍然保持茶馆特色,包厢座、女宾座均卖茶和小食品。堂倌除供应茶水外,还负责将成叠的热毛巾从边座飞掷,越过众多观众之头,准确落入服务员手中,供茶客擦脸,之后服务员又把毛巾掷回去。

  曲艺班子最先进入的是老鼓楼茶馆,白天开张,晚间演皮影戏,后来由本地人钟梦侠邀了一班文明戏演出,直至拆除老鼓楼。表演评书、竹琴、扬琴的茶馆比比皆是,杨柳街“国安”茶馆有王秉诚讲《重庆掌故》,石灰市“罗昆”茶馆有程梓贤说《铁骑银瓶》,均为人喜。它如五一路“洁园”茶馆的评书、竹琴,五四路“国民”茶园郭敬之、李德才的扬琴,都迷住了不少知音。

  抗战期间外地来渝定居的人口超过80万,在茶馆内演出的剧种也相应增多,除川剧外,还有京剧、越剧、豫剧和黄梅剧等。

  由江苏人在道门口开的“奇芳阁”茶园设京戏清唱茶座,小梁子“上海”茶社附设京戏清唱茶座,由女武生缪黑灯挂头牌。北方人在民族路、新华路开的“大广寒群芳会书场”,“小广寒群芳会书场”都是京戏清唱茶馆。后来小广寒改为第一书场、第一京剧场,现今为“艺术”电影院。大广寒改为第二书场,迁现解放军剧院处,仍是京戏清唱茶座,长期邀请名角“猴王”王少泉、名旦毛燕秋彩串压轴,最终迁夫子池正式成立京剧院,仍以第二书场为名。

  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