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日关系:中日应寻找利益交汇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10:34 国际先驱导报 | ||
11月22日,中日友好协会举行晚宴欢迎日本高中生代表团。 【述】峰回路转:3个日本人的2006 【作者】本报东京特约撰稿 郭一娜 从官方到民间,2006年的中日关系有太多意外和惊喜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0月8日,在中日双方就克服政治障碍和促进关系健康发展达成一致的前提下,中断了五年的中日首脑互访在北京实现。加藤千洋7日就早早到达北京准备,在成为《朝日新闻》编辑委员之前,他曾作为《朝日新闻》中国总局长常驻北京达7年之久。这次在跟踪采访安倍访华全过程中,他成为中日关系转折点的见证者之一。 高访:日本国内“情绪性”报道少了 “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日本国旗让我印象深刻。”加藤千洋这样说道。 据他回忆,10月8日晚上,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款待安倍,原来中方安排了一道海参豆腐豌豆羹,他听说温总理向来不喜欢饮食挥霍,所以在接待外宾的时候,常常都安排这味羹汤,但日方提出要更换这道菜。按照惯例,“就国宴内容向对方点菜,是不合外交礼节的”,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中方尊重日方要求对菜单进行了更改。 据加藤观察,日本的媒体在安倍访华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比如对华批评的“情绪性”报道少了。“总的来说,日本国内的对华气氛正在慢慢好转。我所闻到的不是曾经的火药味,而是一股芬芳清新的气息。” “安倍出任首相后首访中国,确实有些出乎意料。”加藤说,据他所知,“日本外务省‘知华派’的强烈建议对安倍最终决定首站访华起了重要作用。” 10月8日,中日在北京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加藤颇有感慨地说,“这是中日两国时隔8年发表的联合公报,而且核心是面向未来。从声明的内容上可以判断中日双方都极为珍惜此次修复关系的机会。”据他所知,最辛苦的要数两国外交部的官员了。为了在公报中尽可能多地体现双方共识,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民间:“七天,让我改变了很多” 在中日两国政府首脑会面打破两国关系坚冰同时,两国民间的交往也在热络发展中。 鹤田智美和木村裕未是日本千叶县松户国际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今天11月,她们和日本各地共一百多名高中生参加了友好访华团,在7天时间里访问了北京、成都、上海等地。 说起访华前对中国的印象,两人有些相似,“因为看了日本电视上的报道,感觉由于历史问题,很多中国人都不喜欢日本,中日关系不太好。”木村裕未说。 2006年5月,一次和中国高中生访日团的交流,让木村裕未对中国的印象开始有了些许改变。此后,中国高中生又分别在8月、10月、11月组团访问日本;木村裕未和鹤田智美也成为这场2006年中日民间交流重头戏的“见证者”,作为回访,日本高中生组团访问中国。 “直到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还是有些不安。担心自己是否会被中国人接纳。”木村裕未说。 “一下飞机,不安马上消失了。”木村裕未在机场受到了中国朋友的热情招待,“感觉很多人都对日本人很友好。” 在成都的“明星遭遇”让鹤田智美印象最深。日本高中生访华团到成都后,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鹤田智美的照片也登上了成都的各大报纸。“第二天我们逛街时,一家店的店主一下就把我们认出来了。说什么也要给我们打折。刚出了那家店,附近一家茶庄的店员也说在报纸上见过我们,一定要请我们去喝杯茶。感觉很多人都关注我们来中国这件事,我特别高兴。” 短短的七天中国行,让鹤田智美对中国的印象有了很大的变化。 回到日本,木村裕未在她们班上做了访华报告会。“我并不满足于自己去过中国,还想把这次的经历告诉更多的日本人。当然,更希望他们能亲自到中国去,感受真实的中国,热情的中国人。我相信中日关系会越来越好。” 【策】中日应寻找利益交汇点 中国一方面要尽量扩大和日本利益的共同点,同时也要敢于和日本右翼政客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和斗争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窦晨报道 日本政府已经完成新老交替,以安倍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少有负罪感和报恩心态,他们更加重视日本现实的国家利益。而且,中日政治关系的缓和也并未消除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忧虑”,那么,中方今后处理对日关系有哪些方面值得注意?就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和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专访。 刘江永指出,从中日关系的战略层面而言,应严格按照中日关系三个文件的精神去办事,尽量扩大和日本利益的共同点,寻找利益的交汇点,着眼未来,尽量增进两国相互理解,减少战略误判。坚持在中方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发出明确而统一的信息。 在历史问题上,刘江永认为,中日应该求同化异,仅仅求同存异是不够的,日本侵华历史中所犯下的罪行,以及日本走向侵略战争的教训,日本新一代也应该吸取,不是得过且过,这样才能防止歪曲历史,进而误导未来。同时,中日双方都要建立健康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防止假借爱国主义之名,对对方采取一些过激的言行。 专家们还强调,即使政府之间首脑交往得以恢复,中日民间友好交往也不能松懈。蒋立峰指出,应该让更多日本人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政策和意图。“应该把中国和平发展的总方针,以及创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理想念好好对外宣传一下。应该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日文网页,来宣传国内情况和外交情况,其实会在日本国民中产生很大的作用。” 刘江永则认为,“中国应该在认真研究基础上,与日本右翼政客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和斗争,如果这类声音能出现在日本媒体上也有助于日本增进对中国的理解。” 【卜】2007对中日是个契机 【作者】本报东京特约记者 郭一娜 本报记者 窦晨 2007年充满巨大机遇,只要关键问题不出岔子,中日前景无限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2月18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北京会见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纮一一行时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中国领导人已原则同意明年访问日本。 “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指出。 参拜问题仍是考验 2007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但同时也是“七七事变”70周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所以对中日关系来说,2007年依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年份。 “由于小泉任内以各种身份、各种方式进行了6次参拜,所以我认为在参拜问题上已经形成‘小泉案例’,就是今后日本领导人无论以任何时间、任何方式去参拜都会影响中日关系。”刘江永说。 “我相信安倍明年不会参拜”,日本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 五百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如果他真去参拜的话,我担心中日关系会再次陷入寒冬,这样肯定有损于日本的国家利益。我想安倍对这一点有足够的认识。” 借邦交周年纪念迎来春天 “正是有了痛苦的体验,才更要走出冬天。”五百说,“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来说是个契机。” 除了政府间交流外,中日民间交流明年将掀起高潮。由新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提议的中日高中生交流项目,明年还将进一步扩大交流规模。作为防卫大学校长,五百非常盼望能有中国留学生来防卫大学留学。 作为明年中日民间交流的重头戏,2007年9月15日,“第九届华商大会”将在日本神户拉开帷幕,与之同时进行的“日本中华年”已于今年11月9日拉开帷幕。五百表示:“希望双方能保持转暖势头,扩大共同利益,在2007年迎来真正的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