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策•贸易摩擦:“中国制造”遭遇严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12:18 国际先驱导报

  

经策•贸易摩擦:“中国制造”遭遇严冬

  2006年,中欧贸易摩擦频繁,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第四次访华时,与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达成了尽可能通过磋商来解决贸易摩擦的共识。

  【述】“中国制造”遭遇严冬

   2006年,中国有可能连续第13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雪湄报道 “培植国外市场非常不容易,一点一滴做起来,刚刚有点成绩,一个反倾销政策就给封杀掉了。我们今年调研的时候,提起贸易摩擦,很多大企业的老总都是眼睛含泪。”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语气沉重地说。

  中国成反倾销“重灾区”

  2006年,正如人们预测的那样,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密集的时候仅10天之内中国与欧盟就发生3起贸易摩擦:3月23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从4月7日起对中国皮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3月30日,欧盟又联合美国,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措施,在WTO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时隔一天,欧盟宣布撤销对中国彩电的价格承诺,对中国7家彩电企业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税。

  而今年1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中国等地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国自1991年以来对中国发起的首例反补贴诉讼。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认为中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以及制成品的价格包含大量政府补贴,且难以判定补贴程度,因此不使用反补贴法。但铜版纸案表明,美国长期遵循的这一贸易救济政策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产品有可能面临“双重歧视”。

  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2006年,中国有可能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外发起的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约70起,案件数量为历年同期之最。

  “曲线出口”遭双重压力

  更为不乐观的是,很多企业为了躲避贸易壁垒,采取在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投资建厂、或把半成品输送到印尼、菲律宾等国深加工以实现“曲线出口”等方式。2006年,这种方式开始遭遇来自于东盟国家和欧美的双重压力:东盟国家认为这阻碍了本国相关产业发展;而欧美方面则对这种“曲线出口”行为有所察觉,展开大规模调查。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中国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时,已经开始主动采取行动,像欧盟打算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时,中国企业自发成立了“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赶赴欧盟参加听证,争取利益。虽然由于结构松散,缺乏经验,最终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但是在频繁的贸易摩擦中,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亮点。

  “应对反倾销,中国企业还缺少经验。经验是什么,是用血换来的。欧盟的企业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游行、游说等手段说动政府保护他们的利益,是长时间发展斗争的结果。中国企业也需要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张燕生说。

  【策】企业借力商会才是硬道理

   在真正激烈的贸易摩擦没有到来之前,中国企业应该善用商会的力量,学会解决纠纷之道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雪湄报道 “贸易摩擦”一直被称为中国企业“成长的烦恼”,不过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烦恼”已经变成了生存的压力。该如何应对?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道出了他们的看法。

  真正的摩擦尚未到来

  《国际先驱导报》:2006年的贸易摩擦尤其多,这是我们企业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吗?

  金柏松:出口肯定不是越多越好,出口的超额增长对全球经济都会造成很大压力,很容易造成摩擦。现在中国企业应该多研究国际市场,盲目出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再这么做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张燕生:回顾上个世纪80年代日美之间的摩擦,主要是由于日本大量出口汽车、钢铁等产品到美国引起的,而这些产业恰是美国的主要产业。

  现在中美、中欧之间贸易摩擦与日美之间不同,引起摩擦的产品主要是中低档的产品,这些国家不生产或者很少生产。可以说,中美、中欧之间的贸易结构有很大的互补性,引起摩擦的原因更多是这些国家出于国家安全等非经济因素的考虑。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摩擦尚未到来。等到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中美、中欧之间的贸易结构发展成竞争性的,真正的摩擦才会到来。

  企业商会应加强互动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时经验很少,很被动,也不知道该如何做。

  金柏松: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企业应该多借助商会的力量,让中国的行会和商会去和出口国当地的商会沟通,了解信息,了解什么产品已经冲击对方市场了。这种沟通应该是例行的,能够提前发现问题,不要等事情来了才去解决。

  张燕生:一定要建立贸易协调机制,企业之间不要削价竞争、互相诋毁,还要与进口商、零售商形成统一战线,否则会很被动。

  《国际先驱导报》:但在今年频繁的贸易摩擦中,似乎商会的声音并不多。

  金柏松:中国的商会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只不过做得没有那么到位。他们也有苦衷,像出国调查、例行访问等等事情,都需要资金。但是现在企业交纳会费情况并不乐观,他们只有在事情来了时候才想到商会。所以,今后企业和商会应该多加强互动。

  【卜】明年贸易摩擦或将减少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雪湄报道 “从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看,2007年的整体趋势是抑制出口,出口增幅会比2006年大幅下降。”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认为。

  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2006年下半年,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出口退税下调政策和《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使出口难度增加,都属于对出口有比较大抑制作用的政策。而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压贸易顺差”,也透露出出口增长放缓的趋势。

  “出口越多,中国外汇储备越高,金融风险就越高。”金柏松认为,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对中国产品需求增长的放缓。这些内外因素都将使2007年中国出口增长放缓。“今年的出口增长是28%,如果明年能够控制在15%~18%,贸易摩擦也会相应减少。”

  “2007年贸易摩擦态势如何,全看抑制出口效果如何。”金柏松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