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学生与母校“只是一场交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14:36 南方网

  中青报社调中心日前一个学生与母校关系的调查(1146人参与)显示,不少受访学生都表示对母校没有太多印象,甚至认为自己与母校“只是一场交易”而已。(见12月27日《信息时报》)

  为何是一种“交易”

  其一,“学无所得”、“学无所用”的群体性感觉,不只体现在“三成学生难以就业”。相当多数大学的课程设置迂腐、陈旧。如果“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即便一部分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在情感体验上,也不至于如“母校交易论”中浮现的那样决绝;其二,很多老师拿着一本可能已经用了十几年的教案只管上课,上完课拿起包就走,不和学生交流和沟通,更不问你是否听得懂、会不会……这大约就是大学教师共性的素描形象;其三,正如报道中所言:奖金、推优保送、就业率等这些赤裸裸的“物质纽带”成为维系当今高等教育系统的“钢筋铁骨”。诸如此类的“潜规则”,不仅是某些教师师德败坏的问题,更是破坏了大学整体融洽、和谐的氛围。

  “母校交易论”是个反思的契机。如果缺乏反思声音,不能不让人顿感悲凉。教育时报社 李记

  警钟为谁而鸣

  在网上,这样一条留言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不应该称之为母校了,它没有尽到母亲的义务,而是贪婪地榨取,所以该称之为“霸王校”。当学生对教育的感情不再,教育对人格的塑造力量又何在呢?

  母校应该是一种情感意象,一种教育人格的象征物。我们对母校的感情正源于其带给我们的“母性”感受。当母校丧失母性,无异于教育丧失灵魂。功利性教育不仅让大学主体精神残缺,也形成了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情感残缺:连母校都不爱的人,等于根性断裂的一群,这样的人又如何回报社会和人类呢?

  没有感情的教育无异于没有灵魂的说教,惟利是图的教育无异于饮鸩止渴的资本狂欢,最终贻害的将是整个教育体制甚至是全社会,而受创的将是民族的精神肌体。这样的教育无论创造了多大的资本规模,都难逃没落和悲哀的结局。(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