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郑雪兰:愿把一生献给敬老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02:2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涂超华

  1989年,当时才26岁的郑雪兰在街坊邻里们异样的目光中走进了上饶市常青敬老院,一干就是17个春秋。

  敬老院初办时条件较差,老人们的伙食也十分简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郑雪兰起

早摸黑地开始了她的拓荒之举。她在周边的荒地上种菜,还饲养了一些猪羊改善老人们的生活。为了改变敬老院的环境,郑雪兰还四处奔走,争取有关部门对敬老院的关心和重视。

  在她的努力下,一幢漂亮别致的“老年公寓”建成,15个套间,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并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话、电风扇。原先只能接纳十几位老人的敬老院,现在可同时接纳近百位老人。优质的服务使常青敬老院在省内外广为传诵,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的老人,也纷纷慕名到敬老院入住。

  郑雪兰也曾动摇过。全国各地慕名前来高薪聘她的单位很多。2003年,广州一名老板曾开出月薪8000元,吃住以及小孩上学全免费的条件让她过去。那时郑雪兰的丈夫刚下岗,小孩还在上学,敬老院微薄工资无法支撑家庭。当她提着日用品要回家时,老人们拉着她的衣角含着眼泪让她别走。郑雪兰说,那一次的震撼强烈冲击了她,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护理老人,郑雪兰还虚心地向护理人员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了与聋哑老人交流,她学会了手语;为与老人更好地沟通,她学习老人讲的方言;为照顾患病老人,她学会基本的医疗常识及护理常识……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郑雪兰对老人的护理更加周到。

  17年来,郑雪兰以满腔的真情和爱心,呵护100多位老人幸福地度过晚年。其中聋哑、双目失明、患精神分裂症的特殊老人有十几位。面对这些连自己的亲人都感到束手无策的老人,郑雪兰使他们享受到了温暖。

  荣誉接踵而来,郑雪兰纯朴依然。她说,只要还能为老人们服务,我会一直干下去。

  本报南昌12月28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