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您的年度代表作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02:58 江南时报

  鄢烈山: 朋友们说是《为祖先道歉的文明史意义》。

  刘洪波:惭愧,没有。

  金陵客:一个人的“代表作”,似乎比较难以年度划分。今年自己满意的东西不多,明年继续努力。

  张天蔚:不记得。

  郭松民:我觉得都很平常,谈不上有什么代表作。有几篇感觉稍好一点的,都没有发出来。

  徐迅雷:我写时评、杂文、随笔、书评四大类,时评里头大概《一百种理由抵不上一颗良心》像样一点,《杂文选刊》和《读者》都选了。

  肖余恨:《置身于一个民意与利益集团对决的时代。原发于《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转载率很高。可以说,这篇时评很有针对性,道出了现在一些现象背后的“秘密”。我很满意。

  潘多拉:自选了五篇,谁能破除“官场假想”、对助学贷款何妨“有意为之”、从“言者无罪”到“言者有功”、教育部官员只看到了“一点”、谁“选举”秦裕当区长。

  刘根生:《有多少临时机构需赶快清理》(《江南时报》2006年8月23日)。

  乔新生:没有特别满意的作品,但关于收容审查的系列评论让我感到理性的珍贵。

  曹林:如果非要选一篇年度代表作出来的话,我会拿出《6月对抗:公众对垄断的容忍已近极限》一文,发表于7月初的中国青年报。时评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表达的优美,不在于文章写得多好,而在于其对现实和时代的贴近,在于其能影响社会,我这篇文章有这种品质。

  刘武俊:“富士康诉讼”与司法“亚健康”。当时上海的文汇报第一时间联系我,让我写作,当时的事件形势变化很快,因故未出来,但在一些报纸发了,提出了如题目的这样一个观点。

  在报业竞争集中于一个城市进行的现象中,出现了不少时评竞争激烈的城市,比如北京、广州、南京、成都、沈阳等,这说明了什么?

  鄢烈山:说明中国有进步,说明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必然激发公民参与和思想文化变革,应当为之“浮一大白”!

  刘洪波:大家都要发声,但声线是否悦耳还不及讲究。争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快”,还没有能够来得及讲明辨深思。

  金陵客:时评可以吸引读者,成为报纸竞争的力量之一。同时也说明,老百姓多么需要能够让自己说话的时评。

  张天蔚:网络时代、意见时代,评论、观点已经是平面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报纸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观点的竞争。

  陈鲁民:时评大有生命力。

  郭松民:这说明时评还是有读者的。不过在我看来,目前竞争的水平并不高,也就是说,缺乏既针锋相对又可以互相启迪的竞争,而更多的是一种同义反复,同质化的现象比较明显。

  徐迅雷:这无非是新闻竞争之一种。说时评竞争“激烈”,我看有点夸张,因为写作者众,时评是“供大于求”,大抵是谁用谁的稿子问题。思想激烈竞争就好了,时评作为新闻品种之一,竞争如何激烈意义也不大。

  肖余恨: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传媒竞争进入观点时代,这还是在时评刚刚冒头的时候。现在,我愿意重新强调一下我的“观点”。报纸的四大元素就是新闻、评论、广告、副刊,所以,作为其一个重要元素的时评,自然是传媒竞争的一个生长点。以前是由于历史原因,评论被官方媒体垄断了,现在都市报的主要读者群是市民,而我们这个时代又是一个价值观念剧烈嬗变的时代,评论(也就是时评)自然是传媒重要的着力点,时评竞争激烈也就不奇怪了。

  潘多拉:说明时评是媒体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经营得好,它可以发展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刘根生:报业竞争之地,往往成为时评竞争激烈之地,这表明,媒体已由“信息时代”进入“分析时代”,“赢在观点”成为媒体共识。

  乔新生:新闻就是一种观点,而评论则是观点的直接表现,所以在新闻行业竞争激烈的城市,评论会受到特别的重视。重视新闻评论其实就是突出新闻的观点属性,凸现新闻媒体的主体意识。

  曹林:说明了报人越来越意识到评论的重要,读者对评论这种文体越来越有阅读期待,评论越来越有“市场”。

  刘武俊:表明了时评的作用,分量越来越大,影响力也大,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过,同城媒体时评版面多,稿件和观点容易重复。当然也有好处,促进报业竞争,树立品牌可以提升媒体的整体竞争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