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湘女之死刺痛一座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07:48 潇湘晨报

  

湘女之死刺痛一座城

  

湘女之死刺痛一座城

  躺在病床上的邓哲玉。

  《论语·子罕》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自然界、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故古希腊哲人说:“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这里所说的“逝者”,特指在2006年中,在我们这个世界消逝的众多湖湘儿女。我们只列举了十个人物,但我们关注的是所有人的生命权。

  2006年8月13日凌晨。远离邵阳市新宁县千里之外的广州黄埔大道。

  23元与23岁,当这两个依附着不同单位的同一数字随着一个生命从我们身边消失时,震撼了许多人尤其是湖南人的灵魂:新宁县打工妹邓哲玉,在一个几乎陌生的城市大街上飘上了天堂。

  在遭遇飞车抢夺时,因为死死抓住手提包,邓哲玉头部遭受重击终不治身亡。其包中仅有一个破损手机、一个名片夹、一个本子、一把雨伞和23元零钱。

  重新将视线拉回至8月13日那个充满悲剧气味的凌晨过于残忍,但又不得不如此。讨论当一个人在遭遇人身威胁时,究竟该取生存之价值,还是生命之节烈时,我们更应关注: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和方式来保证不会再出现第二个邓哲玉。

  湖南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06年,共有970万名在外务工的湖南子弟。

  被悲剧改变的亲人

  今夜,我面朝南方点燃了这些文字/祭奠你美丽的灵魂/愿这一缕火光/能温暖你通往天堂的路。

  12月22日深夜,向军泪流满面地在日记里写下这段文字。两天之后,就将是圣诞节平安夜。

  今年7月中旬,邓哲玉朝向军撒娇,两人相约在即将来临的这个圣诞节里“乐个通宵”。但如今,当初承诺陪同向军度过圣诞平安夜的邓哲玉,已消逝在另外一个世界。

  同样来自湖南的向军,不得不再次孑然一身。他不知道,这辈子是否还能够过个快乐的圣诞节。

  在向军的记忆里,8月13日的那个凌晨是他“一辈子内心最大的痛”。当他赶到医院时,浑身是伤的邓哲玉早已失去了知觉,在众多握着她血手的手中,她已无法分辨哪只来自于那个深爱着她的男人。

  “直至现在,我也不愿意相信她已经死了。”向军说,他不愿再次路过甚至想起黄埔大道,那样只会让他感觉“心一阵刺痛”。他已经决定离开广州,“去一个安静的地方。”。

  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独石村。邓哲玉的骨灰已在老家入土为安,孤单的一座坟在空旷的原野里显得特别孤单。在南方辗转打工三年后,这个姑娘又再次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母亲李柏梅和聋哑的父亲一直没从失去女儿的疼痛中走出,今年8月29日,邓哲玉入土后的第二天,两人双双病重住院,李柏梅至今还没出院。聋哑父亲选择在医院陪伴妻子——对他而言,回到那个冷清的家庭过于残酷。

  邓哲玉的亲人们,都不愿意去回忆那个痛入骨髓的凌晨。

  不仅是生命价值问题

  广州城被刺痛了。在已经过去的四个月里,围绕邓哲玉之死,围绕23这个数字而展开的一场大讨论仍在进行:为23块钱而付出23岁的生命是否值得?当一个人在遭遇人身威胁时,究竟该取生存之价值,还是生命之节烈?

  事后很多事实表明,这一讨论已无实际意义:邓哲玉的悲剧不可避免。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在19岁的弟弟没有工作,聋哑父亲和文盲母亲在邵阳老家耕种土地的家庭背景下,邓哲玉的行为是很正常的反应,23元对于一个承担生活重负的打工妹而言很重要,足以使她做出这一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至今为止警方没透露任何关于案件侦破的进展,这也令向军感到无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年终的时候对另一些问题的思考:社会治安如何有效整治?如何给人民一种普遍的社会安全感?邓哲玉事件怎么样才不会再次发生?

  文/记者张平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