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假记者与真腐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08:4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中国青年报》上曾经披露了一件令人瞠目的事情: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吕梁市委的支持下,吕梁市作为全省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的试点市,开展了一场新闻打假风暴。3个多月的时间里,吕梁各县市共查获80名假记者,其中4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这些记者是假的,可他们借以敲诈的“把柄”却有不少是真的。无独有偶,在中南某市,一位假记者向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检举,声称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充当非法矿山的保护伞,收受贿赂,存在严重贪污腐败问题;并以报社记者名义,给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

发电子邮件,声称掌握腐败证据,索取50万元赞助费,结果被判刑11年,然而,没过多久,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都落马,他们涉案金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吃惊之余,我这个真记者忍不住开始想,为什么那些违法违纪问题比较严重,事故频发或者民众冤屈难以伸张的地方,以及正常舆论不畅的地方,假记者才会泛滥成灾。假记者敢于敲诈的主要目标是权力部门,假记者反真腐败,说明了记者虽是假的,但问题却是真的,如果有了良好的舆论监督,假记者的饭碗不就被敲了吗?假记者猖獗背后是真媒体缺位。假记者兜售其奸,与那些冒充领导子女行骗得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记者应当是社会的良心。但是,媒体面临着尴尬,它的监督功能受到很多因素的掣肘。有个笑话很耐人寻味:报童叫卖报纸:“要了解外地丑闻,请看本地报纸;要了解本地丑闻,请看外地报纸。”如果没有当地党政部门的决心,真媒体也是难以发挥作用的,甚至媒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利益,为当地的贪腐势力张目,为虎作伥,也是有的。个别地方,其实就是“一把手”意志的传声筒,一些在当地民怨鼎沸的政令,在当地的媒体上却是那样的万民拥戴。这样的例子被揭露的不一而足。

  新华社针对山西假记者案发了时评《是谁让假记者如此猖狂?》分析了假记者猖獗的原因,可谓一针见血:其一,一些报刊对记者站疏于管理;其二,假记者之所以敲诈勒索屡屡得手,还因为有些单位自身确实存在问题。说不准像有人怀疑的那样:假记者是抢了真记者的生意,断了真记者的财路。正如吕梁市一位副县长所说:“假记者欺负得我们实在吃不住了,但又不能把他抓起来,没办法,咱有把柄抓在他们手里。”有黑矿主坦言,他一年共接待了20余批假记者,花费10多万元。可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其实,有些即便不是以记者身份,针对官员和违法者的敲诈不是也得手了吗。可见是否真记者并不是问题的本质。

  相信我们早已熟悉频频出现在央视《焦点访谈》中的场面:记者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前期拍摄完后,马上给有关部门通报了情况,可留守在现场的记者则拍到的是有人给通风报信。在随后记者跟随执法部门到现场之后,那些执法者竟然隐瞒实情,胡言乱语,当面撒谎。履行新闻监督职能的当地媒体在干什么?如果他们早已将这些“变质蛋”给曝光了,还有那些假记者借采访敲诈被采访人的机会吗?当地媒体反而集体“失语”,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利益关系在其中,莫不是假记者劫了真媒体的“财路”?在这种情况下,假记者泛滥,算是角色反串了。 (作者 王湘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