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谁怕一个商业化的圣诞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16:17 南方网

  正当中国人过圣诞节过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愉快之际,有一份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多所著名院校的十位博士生联署的倡议书唱出了反调,并且迅即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份倡议书叫做《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第一句话就说出了全文重点:“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

  批评中国人过圣诞节是崇洋忘本这种说法,近几年来不绝于耳。表面看来,“十博士抵制圣诞节”这篇文章也不外是老调重弹,但细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这份“檄文”别有一番新意。他们也和许多以捍卫国粹为己任的批评家一样,把矛头指向了商家。可是与那些批判中秋节与春节被市场搞得太过商业化的论者不同,他们认为商家之罪只在“对圣诞节流行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而非把圣诞节弄得太过世俗。相反地,这十位博士生建议商人“应充分挖掘中国诸多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其实质疑当今圣诞节文化的,又何止中国人呢?传统基督教国家如英美也有一批坚守基本教义的信徒不满圣诞节的现代面目,他们一方面要求把圣诞老人这类非基督信仰的“杂质”排除出去;另一方面则害怕借着这些杂质茁壮的商业力量会掏空了圣诞节原有的宗教精神。

  很多中国的“有识之士”以为只有中国人才会把圣诞变成消费嘉年华,而西方人则比较重视它的传统宗教意义;前者喧闹,后者宁静;前者是物欲的,后者则是灵性的。事实上,圣诞节前后的一段日子向来是国际零售市场的旺季,凡是从事零售商品制造的厂商都知道它有多重要,要是在圣诞节前半年还没接够订单,未来的日子就岌岌可危了。可见在西方世界那“宁静”圣诞的表象底下,是一连串礼物与装饰品组成的巨大商业洪流。

  批评者的立场就是要拨乱反正,把派对里的人群导回教堂,将沉迷在减价季节的消费者重新更生为神的信徒。在他们的眼中,圣诞节的商业化是种文化危机,因为它伤害到了基督教的精神,而基督教传统正是西方之所以为西方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影响力当然要比圣诞节的原始意义大得多,我在电视新闻里看见一个约摸七岁的小女孩对记者诉说她的圣诞愿望:“希望大家未来可以多点消费,带旺经济。”对于这样的现象,西方基督教国家里护教心切的记者认为是宗教文化的腐蚀,中国发起抵制圣诞节的学者所看到的则是商业活动底下的文化入侵。

  有意思的是,假如那些西方评论家的说法成立,假如市场化的圣诞节真会摧毁了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宗教传统,那么近日发表联署文章的十位博士生就不用担心了,他们再也用不着害怕西方文化的扩张。因为当前中国迎来的只不过是一个给抽空了西方文化骨髓的圣诞节,一个纯粹为了促进消费而存在的借口,和商场换季大减价差不多的一种营销活动。这样的圣诞节传统,不只和西方文化没有多大关系,在那些坚守传统的基督徒眼中甚至可能还是反西方的呢。

  而节日的商业化,恰恰是呼吁中国人起来对抗圣诞节的“十博士”所最不关心的问题。他们甚至主张中国商人要多点开发传统中国节日的商业潜能,比方说把孔子诞辰变成年轻一代也都喜欢参与的教师节。且让我们想像一下一个商业潜能被充分开发的孔诞会是什么模样:酒店会不会打出“敬师住宿套餐”?餐厅又会不会开出天价“敬师大餐”?而在这人人都被尊称为“老师”的国度里,大家又会不会趁此良机送礼给上司,巴结示好呢?说不定有点创意的商人还会把孔子像造成可爱的小玩偶,让年轻人挂在手机和书包上。这样的孔诞,算不算弘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耀了祖宗的门楣呢?

  其实12月25日也不是耶稣的真实生日,它本是罗马帝国供奉太阳神的重要节日,早期基督徒为了掩人耳目地传教,才把它挪用过来改头换面。那些西方批评家学艺不精,不知道任何传统节日都会在流传的路途上变形,成为一个容器,让参与者安放自己一套诠释与意义。早年的基督徒如是,今日的非信徒亦然。至于中国那十位博士生更是白读了那么多年书,还到不了西方同行这一层次,因为传统节日与商业力量间的关系,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作者系香港资深媒体人)(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