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又到年关,提防“公”贺新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0:19 红网

  年关将至,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头头们,打着与上级联络感情,为单位办事方便的幌子,对握有实权的单位和个人“拜年”,在频频握手作躬,声声恭贺新禧中,递上一只沉甸甸的“红包”(慰问金)。因所花的钱都是公款,群众称此为“公”贺新禧。时下,“公”贺新禧盛行,不少单位除了逢年过节外,但凡领导家有婚丧禧庆、生病生日,相关单位府第乔迁、开业剪彩等等,都有一笔不菲的“厚礼”、“酬金”奉上,收礼一次就是老百姓几辈子都挣不回来的天文数字。如此“公”贺新禧,让人越来越忧心了。

  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可此风却久刹不止。分析送礼者的心态,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送礼风气使然,“不可等闲视之”。去年春节,某单位一位办公室主任有感于“春节送礼简直累死人!”颇有感触地总结了几条:一是送礼年年搞,腐败成了“传统”;二是送礼年年搞,不送就是“找病”;三是送礼搞攀比,否则是“愚蠢”(2006年1月26日人民网)。只怕不给上级送礼,上级来个不高兴就麻烦了。二是假公济私,何乐不为。一些送礼单位的头头振振有词:年关岁尾到有关领导那里跑跑是出于公心、工作需要,与一般私人送礼有很大不同,不必大惊小怪。他们常打着“为本单位利益着想”的旗号,让班子里的人一起讨论,以求得“集体负责”,尔后作为一种“私人经营”的集体行为,去慷国家之慨,建个人之感情围墙。三是年关人情往来多,容易遮人耳目。送者心安理得,借此巴结上司,寻求“保护伞”或求得日后的提升,是个最好机会;收者安之若素,人情往来嘛,人之常情,年关习惯使然。

  “公”贺新禧是“公贿”行为,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唱对台戏,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公贿”行贿者,还是“公贿”受贿者,都是一种犯罪,必须从严整治,坚决铲除。我国《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应将政府部门的公务接待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监督。”要强化审计监督,敢于把各项审批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有效遏制“公贿”现象。但愿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戒奢从俭,严把贺禧关,莫使“禧事”变“忧事”。

稿源:红网 作者:邵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