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草根文化”与东方平民哲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0:21 红网

  在盘点2006年的文化现象时,不少媒体都注意到:“草根”已经成为一个把握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草根文化”就像一个时髦的大口袋,把各种各样奇闻异趣的新鲜货都一股脑装进去:什么“百家讲坛”的平民化风格人气旺盛;什么中学生明月写“明史”吸引众多读者;什么25岁的小朋友李想的“泡泡网”站深受欢迎,他也于2006年挤身亿万富豪行列;什么继2005年,2006年“超级女声”持续红遍半边天,“超女”模式遍地开花;什么郭德刚小馆子讲相声火爆京城;什么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在海峡两岸三岛遍地开花;什么孟加拉国

的“穷人银行家”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等等。

  草根,即基层群众,与平民、大众、民众、民间、老百姓等是近义词。因此,笔者也把创立“东方平民哲学说吧”的网页看作是对“草根文化”的一种哲学反思,把源源不断地吸收“草根文化”的思想营养当作“说吧”的原始推动力。这里强调是“说吧”只是对“草根文化”反思的“一种”形式,因为平民哲学与官方哲学的一统形式不同,平民哲学应该是多元化的,没有一定之规。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教授倡导哲学工作者要有“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就是要大家按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哲学的创造性研究中,保持自由人格的独立思考,保留各自的风格特色,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生机勃勃的活力。实际上,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的灵魂。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曾经提出这样的责问:“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有一种形式呢?”个体的感性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对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见解和美感形式。“东方平民哲学说吧”也力图办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网页,为万紫千红的和谐文化增添一点独特的风景和色彩。同时,对其他平民化的自由形式采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的态度。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而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正获得这样的意义,哲学正变成文化的灵魂,哲学正在世界化,而世界正在哲学化”这段话说明,哲学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中不断融入世界的现实生活,以至完全社会化、世界化。特别要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在今天,就要敏锐地捕捉住当前十分红火的“草根文化”中展现的灵魂,将这些精华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进行反思。从这一点上讲,“东方平民哲学说吧”又具有提升“草根文化”的义务和责任。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化要求,就是平民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把这个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中,吸取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统精髓。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人民大众与科学精神结合的文化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党的文化就是一种“草根文化”,其立言宗旨是面向普通民众的,这也是我们党文化的主旋律。当然,作为“草根文化”的一种形式,这个主旋律应该与多样化共舞,更多样地容纳民众、民间的文化形式,使核心文化显示丰富多彩的形式。邓小平指出:“我国历史悠久,地狱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逸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艺术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邓小平进一步阐发指出:“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在正确的创作思想的指导下,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于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传统之中。

  “东方平民哲学说吧”乘上了互联网的文化快班车,也体现了“草根精神”。互联网是“草根文化”的助推器,当今“草根文化”的兴起是与互联网在我国的兴盛无不关联的。所以,凤凰卫视的“戈辉梦工厂”也就成为“草根文化”的一个代言人。这本身也说明,互联网必须与以往的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体相互结合,才能最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的功能和作用。

稿源:红网 作者:史南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