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量身定做”塑人才——北京海淀检察官蝉联三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揭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2:31 正义网-检察日报

  12月20日,第三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揭晓,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下称海检)金轶名列第二。这是“全国十佳公诉人”对海检的第三次“眷顾”。此前,金轶的同事黄晓文、庄伟曾问鼎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十佳公诉人”。

  “全国十佳公诉人”比赛的实务性之强使其“含金量”十足,对一个基层检察院三届蝉联“全国十佳公诉人”,人们除了叹为奇迹外,更多的是产生对这一奇迹“土壤”的探

寻欲望。

  “我们所有的制度设计和改革措施,就是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挖掘出最大的潜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该院检察长孙力的一句话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人才培养“量身定做”

  “是金子,在海检都会闪光;不是金子,也会被打磨得发亮。”这是金轶的感受。

  金轶清楚地记得,自己1997年初到海检时十分“青涩”。“我学的是经济法,对刑法和刑诉法的掌握太有限了。”为让他得到最好的锻炼,院领导把他分到了以办理重大疑难案件为主的公诉二处。

  他所在的集体是一片“十佳公诉人”的沃土,“全国十佳公诉人”黄晓文、庄伟都在此历练过。重大疑难案件的办理让金轶很快成熟起来。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该院办理的4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3起都是金轶独立承办的。为此,他还撰写了论文《侵犯商业秘密若干问题研究》,在《检察日报》等媒体发表,反响良好。

  “海检是这样一个地方,它给你提供一个很大的舞台,每个人只要自身努力,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称有“海检情结”的金轶充满感情地说。

  第二届“全国十佳公诉人”、现任公诉二处处长的庄伟,1995年大学毕业时分配到反贪局。干了三年后,她在一些辩论赛中得奖,觉得自己更适合公诉,就向当时分管副检察长朱小芹提出来,朱小芹同意了。

  “真的很感谢院领导,他们宽容开明,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时隔多年,庄伟依然充满感激。领导的开明让又一颗“公诉之星”冉冉升起——2003年,庄伟获得“全国十佳公诉人”,被高检院荣记一等功。

  让每个人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是海检一直努力的方向。该院负责大学生招录的董常青告诉记者,1995年至今,海检先后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招录了123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招录进来后,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计划,最大限度“逼”出每个人的潜力。

  何柏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今年刚进院的年轻人未受过任何辩论方面的训练,第一次上台时紧张得双腿打颤,但董常青和黄晓文从他面试时沉稳的表现,认定他有演讲的潜力,于是就想方设法挖掘他的潜力。

  2006年在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的比赛中,他表现甚佳,和北方律师事务所辩论时被评为“优秀辩手”。

  何柏松对自己演讲潜力的“喷发”感到惊奇:“我以前很害怕上台演讲,现在一听辩论赛就特想表现一把。海检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能把你自己都难以察觉到的潜力挖掘出来。”不久前,何柏松从公诉一处调到公诉二处,后者案件类型广泛,侧重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目的是为了让何柏松得到更全面的锻炼。”该院人事处负责人解释说。

  “我们一直力求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里,大家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可以因人而异,但可以互相交流,每个人在这里都有发展空间,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得很舒心。”孙力检察长说。

  在实践中磨砺公诉利剑

  从1997年到海检,到如今“十佳公诉人”的获得,金轶可谓“十年磨一剑”。打磨他这把公诉利剑的,是海检三倍于北京市检察机关平均水平的案件量。

  金轶屈指算来,1997年至今,自己平均每年办理100多件案件,最多的一年,他审批的案件和亲手承办的案件,加起来足有400多件。有了这样的实践经验,使得金轶在今年的“全国十佳公诉人”比赛的公诉实务环节中驾轻就熟,撰写的退补提纲得了最高分。

  “一个医生要成为名刀,必须做上千例手术。要成就一名优秀公诉人,也必须经过大量案件的磨砺。海检的案件量是北京市各区检察院平均水平的三倍,这意味着,我们的成长速度是别人的三倍。”孙力检察长的一番话让海检人深以为然。

  金轶感到庆幸的是,海检还给了他在大风大浪中锻炼的机会——今年初,他被抽调到北京市检察院办理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和湖南省高级法院原院长吴振汉案件。“基层检察院案件量大,办案要求短平快,而大要案往往是精雕细刻而成的,每个环节都要求更加规范。”

  金轶从他所在的优秀团队汲取了很多养分。比如第一届“全国十佳公诉人”王伟的“细致”——法律文书的每个标点符号都要规范使用;比如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周晓燕的“简约”——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法律的要义,让不懂法的人也能看明白。

  26岁的叶衍艳毕业才两年,就代表海检参加北京市十佳公诉人比赛。“当我发现自己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心里特别感慨:海检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是新来的就不给你机会。”那次比赛,叶衍艳崭露头角,成为北京市“十佳公诉人”之一。

  “大学生刚从校园出来,只是具备了法律基础知识,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法律人,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我们一直在创造机会,让年轻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锻炼。”孙力告诉记者。

  高端人才的辐射作用

  心理学有个词叫“正面期待”,就是长期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优秀的团体,给他正面的激励,久而久之,他就变得同样优秀了。通俗说来,那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海检的“十佳”传承就体现着这样的规律。

  2000年,黄晓文以总分第一名获得第一届“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名满京城。“他第一个趟了‘十佳’的河,给了我很大激励,我在心里暗暗把他当成标杆。”庄伟说。

  备战“十佳”时,庄伟把黄晓文和季刚(也是“十佳”)的论辩录像看了好几遍,吸收了黄晓文的凌厉和季刚的沉稳,形成自己的论辩风格。“一个优秀的人对他周围的人,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海检很早就意识到了高端人才的辐射作用。2004年,借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出台的“东风”,海检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专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专门型人才的高层次人才框架。包括庄伟在内的12名检察官被确定为海检首批“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意味着一份待遇,如院里为其订阅两份报纸、配发与检委会委员相同的书籍,每月提供价值200元至500元的研究资料,列席检委会,在出国培训、考察和提拔使用中优先考虑;但更意味着充当业务“领头羊”的责任: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带头搞调研,每个高层次人才最少要确定一名指导对象。

  “目前看来,高层次人才的辐射作用初步显现出来,”孙力欣慰地说,“如叶衍艳经过高层次人才张枚的指导后,来院仅三年就获得北京市‘十佳公诉人’,撰写的论文获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二等奖。另外一个高层次人才梁彤指导的戚进松和刘捷扬,目前已成长为业务骨干。”

  同时,海检也成了人才的输出基地:三年来共向上级检察院输送了4位人才,入选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的有18位,这些人才都来自高层次人才库。

  “只有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孙力把目光投向更长远的未来——到2008年,要培养出1名全国检察业务专家,20名高层次人才,40名业务骨干;25人入选“十百千”人才库;在全国“十佳”公诉人等各类检察人才评比活动中继续榜上有名……

林世钰 许永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