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人文图书大扫描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2:51 重庆晚报 |
2007的新年曙光正在远方闪烁,而2006年的阅读体验很快就要成为记忆了,这让我们已经开始怀念这一年里,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人生的图书。 国学热波及图书出版 凭借社会上持续升温的国学热,相关图书出版也呈现热闹的态势。年初的“诵读中 国”(5种)开始引领此风,无论是儒家经典的《诗经》、《尚书》、《周易》,还是诸子和文学,都频频亮相“国学名著讲读系列”“中国古代诗文经典选本”、“中国传统文化启蒙丛书”等。最惹眼的是台湾请过来的“傅佩荣系列”,平易浅显地解读易经、论语、老子、庄子、孟子五部经典。“周振甫译注别集”出了四五种之多,对《周易》、《文心雕龙》、《诗品》、《诗经》和《洛阳伽蓝记》的译注准确通俗,部部都可谓佳作。还有“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随着国学热的深化,国学书也开始分流。其一是配合传统教学“背诵”法的“诵读本”。除了“诵读中国”,还有配光盘的《古典诗词吟唱曲谱》和《诗词经典——中国传统文化跟读朗诵丛书》等。其二就是汉字图书的流行。 对文字的训诂研究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新出的汉字图书有十余种之多。形式上有图文书如《图释古汉字》、漫画如《字藏玄机》;体例上有解读单个汉字的如吴东平的《汉字的故事: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陈政的《字源谈趣:详说800个常用汉字之由来》、吴颐人的《汉字寻根》;内容上有专业研究性著作如“汉字构型史丛书”之《甲古文字构型系统研究》。陈梦家在西南联大讲授中国文字学课程的权威之作《中国文字学》也被挖掘出来。 国史普及“否定之否定” 严格的说,国史当归入国学。今年的国史读物数量集中,特点鲜明,明显比一般国学书更热。 我国的历史阅读庶几可称为三部曲:初级阶段是“严肃的历史”。以历史为学术研究,即使是普及读物,也写得正儿八经、文字偏于刻板艰涩,令人望而生畏。第二部由影视戏说开始,发展出“搞怪的野史”,目的在于亲近民众,结果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变成了对历史的任意歪曲和篡改。自出版界“正说”历史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有趣的正史”。 不必说新版老书《万历十五年》,新出的就有李零的《兵以诈立》、樊树志的《国史十六讲》、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杜文玉的《夜宴》,作者都是有所成就的学者,文字又好,他们笔下的历史读物量足、质高,令读者“解馋”。民国记者陶菊隐的《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也是可圈可点的。细腻的读本有《天公不语对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充满了晚清老北京的典故。叛逆另类的有傅国涌的《历史深处的误会》,趣味读本则有《中国帝王的隐秘生活:历代宫廷秘史彩色图文珍藏卷》,作者向斯在紫禁城内、乾隆母亲住的寿安宫里上班,所以他能讲饮食男女在内的很多深宫秘密。 史书之热,应该说央视的“百家讲坛”功不可没,首印15万册的《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两个月内出了两个版本的马瑞芳讲《聊斋志异》、《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姚淦铭的《老子与百姓生活》、东方龙吟的《解读苏东坡》,更有今年出版最大的热点之一的《品三国(上)》,全都是百家讲坛的系列讲座结集。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亦是高调上市,形势喜人。人大社的“百家讲坛系列丛书”今年则一口气出了16种。时近岁末,《于丹〈论语〉心得》的火爆完成了电视学术书的高潮迭起。 历史普及读物今年的一大特色,是部分带文学笔法、却不同于戏说的史书出版。史书掺杂小说笔法,从司马迁著《史记》就开始了,但这种笔法不同于野史、戏说,而是在严肃的正史基础上,于文字表达、人物形象和历史场景再现方面显露功力。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此外,梅毅倾心于“中国历史大散文”的写作,今年一口气推出了《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和《历史总是叫人惦记:小怜玉体横陈夜》三种,有待读者细品了。 文学原创和引进各领风骚 今年的原创文学出了不少,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莫言的《生死疲劳》、刘庆邦的《红煤》、铁凝的《笨花》、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余华的《兄弟》(下)、苏童的《碧奴》,号称“中国家庭婚姻小说第一人”王海鸰的《新结婚时代》,还有被看好的《如焉@sars·come》等。虽然也有佳作,但相对而言,今年引进译本中精品迭出,更加令人难忘,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反差。 新人新作《追风筝的人》和大师巨献《我的名字叫红》交相辉映。“俄罗斯文学经典”系列包括了索洛古勃《创造的传奇》、安德列耶夫《撒旦日记》和阿尔志跋绥夫《绝境》。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可以当精神病学的病历来看。薄薄的一册《误读》里包含了太多深刻的“插科打诨”。关于“垮掉的一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是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几十个短篇组成的“诗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别具风格的成长类文本。《为什么读经典》解读了《奥德赛》等众多经典作品。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因为是犹太人而被杀害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她的遗作《法兰西组曲》描写的正是1940年的巴黎大逃亡。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上下卷)曾保持日本畅销小说的记录达十年之久,直到被《挪威的森林》打破。至于米兰·昆德拉的《帷幕》、大江健三郎的最新长篇《别了,我的书》,以及日本古典文学名著《今昔物语》、《奈保尔家书》,其文学价值亦值得信赖。可读性强的《朗读者》、侦探系列的《八百万种死法》和悬疑小说《骗局》等,故事情节无不扣人心弦。 青春文学的“圈地运动” 所谓“青春文学”和“80后”,最初只是针对年龄的一个称谓。编辑出书,大多“捞到碗里都是菜”,淘到什么稿子就做什么书,没有策划、选择不多、比较被动。2003年-2004年的鼎盛时期后,有几个名利双收的年轻人做榜样,青春文学一时间成了全民运动,写的比看的还多,量增质减,一片兵荒马乱,出版者眼花缭乱兼捉襟见肘,读者也开始了阅读疲劳。青春文学岌岌可危。 今年,这种混乱状况开始扭转,青春文学明显体现市场的分化、整合和重组。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写法,形成了不同的势力范围,诸如青春校园、推理、科幻、励志、悬疑、灵异、惊悚、网络闪客、恶搞无厘头、玄幻新武侠、港台韩日等。当然还可细分,如言情又有浪漫纯情、都市小资、复古柔美、野蛮蛊惑、炫酷、搞笑等不同风格。同样写情感,安妮宝贝的《莲花》和可爱淘的《局外人》不同;同样叙成长,饶雪漫的《左耳》也迥异于韩寒的《一座城池》;同样写青春,侧重点有叛逆残酷、疼痛或纯情温暖的不同。而中国首款全3D历史玄幻网游生成本土第一网游小说《风云大唐》,或许代表着这场旷日持久的圈地运动中,又一新门类分支的诞生。 圈地运动也促进了写手“各占山头”和作品定位。偷懒的读者要看悬疑,可直接奔蔡骏和那多;奇幻有《诛仙》6、《诛仙》7和《玄月之霸道爱人》;小女孩可以看郭妮的《天使街23号I-II》,还可以得超值的“淘气天使”大礼包;想扮成熟的不妨亲近颜歌和张悦然。《泡沫之夏II》是写给浪漫少女的初恋纯情读本,《恶作剧天使》则一派少年不识愁滋味,是真正白日做梦型的明快的青春读物,沧月则占据“新武侠”高地,推出《镜·织梦者》(上下)等六本书…… 但总的来说,缩水似乎是青春文学的大趋势,表现为作品量减少,且创造风格不是特别突出。《一座城池》被宣传为韩寒迄今最满意的作品,代表他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里程碑,《左耳(终结篇)》也被称为巅峰之作,饶雪漫自称二十年来最“放纵”最成功的一次写作。但读来很难说名副其实。一贯沉静的张悦然沉寂三年后的《誓鸟》,或可一读? 缩水的另一表现,是造星运动的步伐明显减慢,除了“文字女巫”饶雪漫一年出版6本书,勉强保持热度外,今年的写手中似乎没有特别闪亮和众望所归的新“超星”诞生。 博客书:一声人恐已成灰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是《红楼梦》里元春的灯谜,用来形容今年的博客书竟恰当不过。 开春时,博客书未出先红,甚至有评论预言博客会成为一种新的文学门类。一切只因博客点击率实在太惊人,过千万的都有好几个,说今年是博客年,应该不过分。可“博客年”并未成就“博客书年”,相反,博客书如同“蟪蛄不知春秋”,一年之内似乎已经走过了从生到死的如烟一生。 号称“博客第一书”的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是中信花大力气从长江文艺嘴里挖出来的,首印10万册,谁知惨遭滑铁卢。潘石屹的《潘石屹的博客》、王小峰的《不许联想》、郑渊洁的《勃客郑渊洁》虽然不至如徐静蕾这么惨,但考虑到这几个作者的知名度,其图书的销量也不算太骄人。台湾省弯弯的博客书《可不可以不要上班:弯弯漫画作品》、《6868一起跷班去》倒是好看又好卖,但那更多的恐怕因为它是漫画书的缘故。 再往下,就没人提博客书了。先前传闻要出书的几个名人博客,也没了声息。直到这时,人们才回忆起以前的手机小说来,同样的高调诞生,而后迅速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看来,书还是用来读的,没读头的书,要生存也难。作为今年一个失败的图书案例,或许洪晃的话可以做个旁注:博客是葡萄,博客书应该是葡萄酒。 陈洁 网络编辑:孔祥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