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奏响发展曲 汝南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3:19 大河网-河南日报 | ||||||||||
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4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万亩,辖17个乡镇,人口78万。西临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阜南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驻新公路、开龚公路两条省道交会县城,形成大“十”字架的交通框架,构成独特的承南贯北、连东接西的区位优势,是豫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燃气的辐射中转站。 汝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史书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为天地之中,汝南尤为豫州之中”,素有“天下正中”之美誉。自春秋战国时代建制,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汝南是“中国梁祝之乡”、河南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发源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传奇故事的发祥地。这里有天下最小最中的山——天中山,是中国古代地理中心和天下正中的标志,以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刻而名扬天下;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悟颖塔;有世界著名的寺院——南海禅寺……350多处名胜古迹不仅构建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也为汝南赢得了“露天博物馆”的美誉。两汉时期,汝南经济、文化已出现了繁荣景象。此后曾两度出现过“汝半朝”的辉煌,史有“汝颖多奇士”之称。自汉代以来,汝南一直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以梁祝故事为代表的忠贞爱情文化、以南海禅寺为代表的爱国宗教文化、以董永遇仙传说为代表的纯朴孝敬文化和以中正、和谐、爱国、诚信为代表的独特的“天中文化”。 汝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享有“粮油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汝南县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已成规模,形成了蔬菜、畜牧、林果三大支柱产业且发展势头迅猛,建立了优质小麦、花生、专用玉米、无公害蔬菜、花木、水稻、烤烟、畜牧饲养八大农业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15亿元,是豫南地区最大、闻名全国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汝南工业起步较早,工业体系完备,拥有各类企业近200家。近年来,汝南县坚持项目强工、改制活工、民营促工、园区兴工的战略,全县新上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8个,新增工业产值24.4亿元,带动发展民营企业400多家,盘活资产5亿多元,新增就业岗位16000多个,初步形成了轮胎皮革制鞋、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大大推进了工业化进程。青岛双星集团已累计在汝南投资近4亿元,建成了双星中原鞋业公司和双星中原轮胎公司,并在留盆、三桥等8个乡镇建立了制邦厂,已安排就业3000多人,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8至10亿元,安排就业逾万人。 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扩大开放,促进了汝南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汝南县完成村村通工程450公里,160个村通上了公交车,3万户农民看上了有线电视,30多个村3万人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建成农村远程教育站点224个,80%的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学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种植养殖技术。新建沼气池6000多座,4万多农民用上便宜“煤气”。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参保农民已有2043万人次受益,报销医药费用3918万元。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可达46亿元,较上年增长11.08%,农民纯收入可达3003元,同比增长9.6%。 为民谋利构建和谐汝南 汝南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安全等问题,以实现好群众利益为重点构建和谐社会,使全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和谐发展新局面。 该县在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兴县战略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城镇化理念繁荣农村、市场化理念培育农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突出重点,做强做优蔬菜、畜牲、林果花林三大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蔬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群,做好龙头企业文章,努力打造汝南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食品为重点,带动全县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狠抓交通、电力、生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县和谐社会建设步伐。该县实施了路、水、有线电视、远程教育四个“村村通”工程,完成村级公路450公里,160个村通上了公交车,5万户农民看上了有线电视,4万人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大幅扩大沼气建设规模,新建沼气池6000多座,让广大农民用上便宜“煤气”。建立图书阅览室70多个,组建培养了80多支业余文艺队伍,每年组织文艺演出1300多场次,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立足群众生活提质,以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两免一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等政策,成为农民的护身符,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注重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和职业教育,突出科技培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阳光工程”已培训转移劳动力5000多人,全县年输出劳力18万人,收入15亿元。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汝南县受益的参保农民已有2043万人次,共报销医药费用3918万元。扎实推进平安汝南建设,积极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大防控”格局,建立社会矛盾纠纷的“大调解”机制,坚持以发扬民主促进和谐,坚持以搞好法治促进和谐,坚持以增强团结促进和谐,坚持以弘扬文明促进和谐,营造出政治安定、经济安全、社会安宁的良好环境。 特色农业助民增收 汝南是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县、外贸出口基地县。近年来,汝南县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做大规模”的产业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坚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培育出蔬菜、花木、林果、食用菌、畜禽等各类专业村100多个,建成优质小麦、花生、玉米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花木、水稻、烤烟、畜牧饲养八大农业生产基地,形成了畜牧、蔬菜、林果三大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对这些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加工增值,打造品牌,推进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渠道,农民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行政府推动、科技促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得力措施,推进特色农业生产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全县有8万多名农民得到农科技术培训,为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加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完善流通市场体系,搭建平台,加强服务,为特色农业市场的长盛不衰提供保障。100多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色农业产品信息网联网运行,使汝南特色农业产品声誉远播。 汝南拥有6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各类温棚3.5万座,注册了“汝宁”、“天中”、“菜园王”等商标,建立了年销蔬菜4亿公斤、辐射半径达500公里的农业部定点蔬菜市场,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15亿元。三里店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一个占地1亩的温棚年产值可突破2.5万元。蔬菜生产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额达46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20%,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汝南县是供港活猪基地县,生猪品质好,冷鲜肉加工精细,在俄罗斯、东南亚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很受欢迎。为发挥传统资源优势,汝南通过改良畜禽品种和畜群结构,加强疫病防治和检验检疫,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全县发展以股份制、会员制等形式的畜牧饲养龙头企业52个,年产值12.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收入超过1000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 近年来,汝南农民投资林果花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全县现已完成成片造林6万多亩,种植花木3万多亩,农民人均植树70株,相当于每个农民每年存上700元钱。以官庄乡为中心的雪松种植基地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雪松种植基地,每年仅销往北京的雪松就达150万株,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对10万亩宿鸭湖湿地实行保护性开发,已植树6万亩。目前湿地树木长势良好,生态效益凸显。宿鸭湖湿地成为树茂草丰、禽鸟翔集的美丽画卷,被人们誉为“人造氧吧,鸟类的天堂”。 特色农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一半以上来自特色农业。特色农业的茁壮成长还哺育出了2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了农民的增收链条。每年全县半数以上的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转化增值,受益农民10万户,增收2亿多元。 项目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汝南县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围绕项目抓经济,依靠项目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近年来,全县新上3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8个,新增工业产值24.4亿元。 创新招商机制,引来八方活水。汝南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提速升位”的关键之举和主要载体,引导和帮助各级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难发展”的经济观念,建立中长期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网络体系和动态管理项目库,编制了重点项目名录,坚持招商引资、股份合作、活跃民营的发展思路,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论证一批”的良性发展态势,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储备一批、启动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使用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汝南县在2006年全国乡镇企事业东西合作会上签约的55个项目,已建成8个,在建33个,项目履约率达76.6%。 创新招商方式,营造全民招商氛围。汝南县在继续采取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招商、乡镇主要领导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轮流外出招商、选派优秀干部专职招商等方法的同时,积极创新招商方法,采取基地招商、网络招商、回归招商、轮岗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不断提高招商效率。在北京、郑州、广州等地成立了商会,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招商基地;创办了招商网站,通过网上宣传、洽谈,吸引客商到汝南投资;广泛联系汝南籍在外知名人士,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兴业;鼓励机关干部职工离职轮岗招商锻炼,离职轮岗招商人员已领办、创办、合办、引资新建项目36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0多万元;抓住双星集团等知名企业在汝南落地生根,一批中小企业主在汝南兴业成功的经验,动员他们在商界同仁中推介汝南,引来更多的客商到汝南投资。 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打造“投资温室”。汝南县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与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青岛双星集团在汝南进行了多期投资,现已建成双星中原鞋业公司、双星中原轮胎公司,形成了规模大、效益好的双星工业园。鉴于园区已经饱和,汝南县又规划建设了城南和老君庙工业集中区。目前城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已实现了“四通一平”,10个标准厂区和标准化厂房将于近日建成,现已有9家客商入驻,项目建设呈现出向园区聚集的趋势。投资3000万元的维玛药业、投资6000万元的香港大华动物保健品厂、一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的益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块头企业入驻园区,这些企业大都正在进行机器的安装调试,一个充满生机的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该县制定出台了更加开明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强对投资者的服务。成立治理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启动了经济发展环境110;认真落实两个“零接触”制度(即办任何手续只去找政府不与任何部门接触,征用土地不与所涉及的群众接触),并对重点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和挂牌保护制度,保证企业1至25日安静生产日;职能部门在县电视台对招商引资和民营企业进行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企业厂长、商业业主、个体户定期评议职能部门制度,每次评议满意率达不到50%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要在县电视台曝光;实行纪检监察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把对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对企业的服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行重点项目“保姆式”服务,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分包、一个单位负责、一班人全程服务,全权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项目的拉动,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保持在27%以上的增速。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55.4亿元,年均递增15.8%。 撰稿牛治华李勤玲摄影邵建民王峰 汝南县委书记崔喜成、县长崔流率县乡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双星中原轮胎公司进行项目观摩 双星中原鞋业公司布胶鞋生产车间 畜牧饲养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全国著名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 ||||||||||